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中山樵:是窗还是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注释: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3)[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想到。 (5)[相与]共同,一起。 (6)[中庭]院里。 (7)[空明]形容水澄澈。 (8)[藻、荇]均为水生物。 (9)[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赏析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是为文增色的写景名句,月夜美景俱由此句传达而出。句中明喻、暗喻交错运用,以“积水空明〞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使人自然想起“月光如水〞的名句,巧妙地把人所共知的名言作为自己笔下文字的注脚,文笔自是高出一筹。“水中〞紧承上句,接着又设一喻,以水中藤蔓“藻荇〞来喻陆上树木“竹柏影〞,写出了竹柏月下投影的淡雅清丽,似一幅弥漫着水气的朦胧素描图画。此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不都在写“月〞。“无月〞,自不能明了夜间“庭下如积水空明〞;“无月〞,而竹柏亦不会投影交横。这是明显的侧面衬托,曲笔写照。寥寥数字,而明月朗照之境界全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5abff8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