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抗震设计

时间:2022-05-16 12:39: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代建筑抗震设计

作者:潘建

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4年第02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相当普遍,而高层建筑抗震工作一直是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重点。文章先概述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再引出现代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最后揭秘建筑的加固设计,希望可以为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今后的高层设计工作中提供了一些思路。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设计

随着建筑结构抗震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抗震设计思路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初,在未考虑结构弹性动力特征,也无详细的地震作用记录统计资料的条件下,经验性的取一个地震水平作用(0.1倍自重)用于结构设计。高层抗震设计思路经历了从弹性到非线性,从基于经验到基于非线性理论,从单纯保证结构承载能力的到允许结构屈服,并赋予结构一定的非弹性变形性能力的的一系列转变。 1 现代抗震设计思路

在当前抗震理论下形成的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为: 1.1 合理选择确定结构屈服水准的地震作用

一般先以一具有统计意义的地面峰值加速度作为该地区地震强弱标志值(即中震的),再以不同的R(地震力降低系数)得到不同的设计用地面运动加速度(即小震的)来进行结构的强度设计,从而确定了结构的屈服水准。 1.2 制定有效的抗震措施

制定有效的抗震措施使建筑结构确实具备设计时采用的R所对应的延性能力。其中主要包括内力调整措施(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抗震构造措施。

现代抗震设计理念是基于对结构非弹性性能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其核心是关系,主要指在不同滞回规律和地面运动特征下,结构的屈服水准与自振周期以及最大非弹性动力反应间的关系。其中R为弹塑性反应地震力降低系数,简称地震力降低系数;而μ为最大非弹性反应位移与屈服位移之比,称为位移延性系数。在抗震设计时,对在同一烈度区的同一类结构,可以根据情况取用不同的R,也就是不同的用于强度设计的地震作用。 2 现代建筑抗震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d9b286ff00bed5b9f31d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