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乡风俗变化 既然论题是关于家乡的风俗制度变化,那么首先就应该了解自己的家乡。我现居住地址是xxxxxx,虽然我很小的时候就住在这个小镇上,但是我的家乡是距离这个小镇很远的一个小山村,名叫小池村。那么这次就来谈谈我所了解的这个小村庄的风俗制度变化。 想起传统的出生礼,其中有诞生礼包括取名、报喜,三朝礼即孩子出生三日后举行的礼仪,满月礼,百日礼和周岁礼,如今我的家乡传承的习俗已经并不完整了。在我的家乡,当孩子出生后,孩子的祖父就会请当地最有威信的算命师傅来算生辰八字,甚至还会请师傅起名。而父母的亲朋好友就会送很多礼物给坐月子的孩子母亲,其中包括自家养的鸡鸭或猪肉或鸡蛋。当孩子满一个月后,孩子父母就会举行宴席来宴请亲朋好友,俗称“满月酒”。不过延续到现在,也有很多家庭并没有办“满月酒”的惯例。就以我自家为例,听爸爸妈妈给我讲的。当我出生时,本来爸爸妈妈已经给我取好名字了,但是爷爷仍旧去了算命师傅罗师傅家里给我算生辰八字,然后没想到罗师傅说什么我命里缺什么之类的,就给我另取了一个名字,所以在我还没有写过自己原本的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改成现在这个名字了。不过其实现在很多人已经不信算命这一说了,所以很多步骤就省掉了。就比如说现在我嫂嫂生孩子,就只举行了“满月酒”。 说道婚姻习俗这一话题,其实我还不是很了解,多数是家里姑姑奶奶聊天的时候听到她们谈论过。家乡传统的民俗婚礼很复杂。婚前礼仪:男女相亲后,就要先后进行纳彩、取庚、请期等程序。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取庚就是向女方征取生辰八字。请期则是请人测定良辰吉日后,将结婚日期告知女方。嫁娶礼仪现通称礼仪,女方主要有哭嫁、接嫁、接柬、接礼、开盒、出亲等程序;男方主要有接亲、闹房、谢媒、回门等程序。不过到现在社会发展,结婚步骤较之以前肯定相对减少。在家乡,双方父母以及当事人双方确定结婚后,接下来会请人择取黄道吉日,然后会商量在男方家还是女方家举行宴席。婚房、嫁妆都是提前布置好。一般来说是在男方家,那么当日男方就会请车队从家出发到女方家接新娘,女方家会有两个未婚女孩陪同新娘到男方家,然后就在男方家举行典礼。期间主持人会请双方父母分别上台给新人发红包祝福。最后婚礼以两个陪同新娘的女孩把新娘送到婚房为结束。婚礼结束后几天,回门都没有什么具体要求时间,男方带礼物陪女方回娘家拜访。虽然家乡现在也有很多举行西式婚礼的,但是还是有很多仍在传承传统婚姻习俗。这其中很多风俗知识也是根据亲人的结婚现场和奶奶的讲述结合来分析的。 最后来说丧葬一事。在我的家乡,家中老人过世,由于老年人“子孙满堂”,且多属正常死亡,丧葬仪式办得尤为隆重,听说这也是子女对老年人最后的爱的体现。首先就是向亲友报丧,在以前,多是由分头去向亲友家报丧,而现在,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等通信工具报丧。报丧之后,就会请道士来家中做法事。这里的道士并非指道观中修行的道士,而是一种对民间宗教职业者的称谓。在报丧和请道士的同时,要给死者净身更衣,老人的寿衣一般都是备好的,寿衣的数量一般由死者的性别决定,男性死者穿九件、女性死者穿七件。在家乡,死者的寿衣一般由死者的女儿操办。随后将死者放在棺材里。丧礼期间,死者的亲人按亲疏披麻戴孝。家乡现在的披麻戴孝则是在头上系一条“麻布”。“麻布”分两种颜色,白纱为直系后人所戴,黑纱为旁系后辈所戴,且一头垂落在后背。长辈和平辈不戴,但是死者的儿女和女婿媳妇儿则会穿一件白色麻布背心。随后就会在“家里”做法,这个“家里”是很宽敞的地方,门大开着,死者的棺材则摆放在“家里”中央,两边都是一些花圈,门口也摆放着花圈,棺材前则摆着一个桌子,桌子上点香烛、摆供果、一个灵位。然后地上铺着三个软圆垫。死者的家属会跪在灵前边哭边讲经,旁边是请的人专门讲经,后面跪着的亲戚后辈也会埋头哭,外面则是根据时间来放鞭炮。这样的法事会持续三天。到出殡的那一夜,死者的直系后人中女性和小辈则是走在最前面,提着灯笼,不准回头,紧接着的是专门为丧事吹锣打鼓的人群,再后面则是直系后人中的男性抬着死者的棺材,最后则是旁系亲人扛着花圈。走到坟址,走在最前面的直系后人女性和小辈则原路返回,仍旧不准回头,而其他人则等候吉时将棺木下葬。整个丧事的主要部分则结束了。 出生礼、婚姻、丧葬包括了人的一生三个最重要的部分。谈一个地方的风俗我便从这三个方面来论。我的家乡由于在一个小山村里,所以风俗有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婚礼,有的风俗则没有太大变化,比如丧葬之事。所以上文便是我的家乡的风俗变化的典型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b2bdc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