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毛笔书法颜体字帖 毛笔书法颜体字帖欣赏: 毛笔书法颜体字帖1 毛笔书法颜体字帖2 毛笔书法颜体字帖3 书法如何创作: 许多人临帖很像,技术很到位,一创作就不行了,学到的东西运用不起来。 创作的几方面要素:1、技法。2、字法、背帖。3、深入古人、对古帖气息的把握。4、大量的创作。5、读书。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些,关键在于很多人没下足够的功夫。写好字需要“聪明的脑袋+扎实的功夫”。 1、技法:对技法的把握水平,直接决定作品质量的高下。学到好的技法,需要一个真正好的老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技法需要一个好老师的教授,同时自己也要琢磨。苦笋帖真是好啊,你要是认认真真的去摹几十遍,临几十遍,就能体会到它技法的妙绝了”。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临帖,怎样去获得书写技巧。 2、字法、背帖很多人以为老师写得那么好,一定有诀窍,所以总是对老师穷追不舍,希望老师告之以秘诀。其实根本没那么多秘诀,老师说字法很重要。当时我没感觉有什么重要。正好有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比赛,写一幅草书作品,先查字典,把字一个个找出来,再组合,整了半个月,没入展。还很累。忽想起老师这句话。在家把《书谱》、《王羲之书法字典》,认认真真的各背了几遍。字法在心里就有谱儿了。后来就觉得写作品是一件不那么困难的事。很多人不愿意下这种死功夫。想讨巧,想从老师那里找到秘诀和捷径,所以难写好。 3、深入古人、对古帖气息的把握笔法、字法是书法的技术层面的因素,而对古人气息的把握更加重要。这是很难说清的感觉,这是古帖透露出来的一种气质和感觉,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这只能“意会”。“意会”到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你的“书写境界”。黄山谷说,“古人书字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但是入古很难,难的是我们不仅仅要理解古人,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状态,还要把古代的精神气质表达出来。所以,我觉得能够入古,就是一种深度,一种对传统经典的把握与掌握!李可染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只有深入古人,你才知道古人的奇妙,古人的境界。很多人把自己瞎编乱造当成了创作,当成了创新。看看“恨二王无臣法”那家伙的字写得怎么样。 4、大量的创作有时候自己临帖读帖,过一天,第二天早上醒来,其实不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多少,如果不创作,会很快忘掉。然后又临帖,又读帖,再忘掉,周又复始。所以需要大量的创作,把自己学到的技法用进去,把新背到的字法用进去,把对古帖的领悟用上去。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生涩,有拼凑感,但一直写下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去,写十幅、二十幅、五十幅,肯定就熟练了,背到的字,连续十次、二十次出现在作品里,以后想忘都忘不了。只有“入得深”,方能“出得显”。在技法、字法、气息上的功夫做足了以后,创作作品就非常简单,然后就是享受书写过程带来的愉悦了。 5、读书我一直以为笔法、字法这些都是书法的技术层面的因素,易于把握。而气息是最难把握的。因为没有对古代历史、文化乃至古人书写心态的一种共鸣和深刻理解体会,书写中那种心意是很难入古的,这或许就是书写状态的契合吧。这时候读书就提供给书法另一种营养。书法在一个层面上是各不相同的,如篆、隶、楷、行、草,如颜、柳、赵各不相同,但在更高的一层个层面上讲,又都是相通的。 听人说书法生活,一看,倒挺适合我,生活与写字是相融的,我每天基本在书房,读书、喝茶、写字,别无杂事,倒也优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c35bb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