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程式总汇

时间:2022-04-15 14:06: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学方程式总汇

一、化合反应

点燃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2Al2O3 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点燃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2H2O (排水法收集后,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氢气是最清洁能源,作为高能燃料,发展中需解决制取成本和贮存难题。

点燃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2P2O5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SO2

A、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CO2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点燃点燃

2CO 放热

高温点燃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22CO (吸热反应,碳有还原性)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2CO2 (点燃前要验纯)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炉子上方的火焰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O2 + H2O H2CO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如: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反应放热,生石灰可作干燥剂) 1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Cl2

二、分解反应

点燃

2HCl (此反应前后分子总数没有变)

通电

1、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 O2 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质量比为18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氢正氧,氢二氧一 2、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 2KCl + 3O2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可回收二氧化锰 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3实验室制的原理,固固加热型)

4、实验室用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2H2O2 MnO2 2H2O+O2 (固液常温型制氧)充分反应后过滤,干燥可回收二氧化锰 5、加热氧化汞:2HgO 2Hg + O2

6、锻烧石灰石:CaCO3 CaO+CO2↑(二氧化碳工业制法)

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H2O + CO2 变红的石蕊试液受热后褪回紫色。

三、置换反应 (反应物中的金属要打磨)

1)金属单质 + + 氢气 (活泼性:金属元素大于H 1、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 H2 2、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MgSO4 + H2

3、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Al2(SO4)3 + 3H2

高温


4、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2 + H2 5、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2 + H2 6、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3 + 3H2

16的现象:金属溶解,有气泡产生。

7、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2 + H2 8、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78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含“Fe2+”)。 2)金属A + 盐(溶液)→金属B+ 另一种盐 (活泼性:A>B 9、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10、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Al +3CuSO4 == 3Cu + Al2SO43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1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12 将铝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2Al+3FeSO4 Al2(SO4)3+3Fe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 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13、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14、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 16、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高温高温

高温

2Fe+3H2O

1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H2 + CO (生成物称水煤气)

1317中,体现了CH2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四、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酸→盐+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红色物质(或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含“Fe3+”的溶液为黄色 CuO+H2SO4==CuSO4+H2O CuO+2HCl==CuCl2+H2O

黑色粉末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含“Cu2+”的溶液为蓝色 2、碱+酸→盐+H2O (又称“中和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固体易潮解,可作干燥剂。) 这两个反应中均无现象,可加酸碱指示剂来指示。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Ca(OH)2 :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Ba(OH)2+H2SO4==BaSO4+2H2O

3、酸+盐→新盐+新酸 (注意“CO32——”的检验方法)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固液常温型)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HCl+AgNO3==AgCl+HNO3 H2SO4+BaCl2==BaSO4+2HCl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4、盐1+盐2→新盐1+新盐2


CaCl2 + Na2CO3==2NaCl + CaCO3

NaCl+AgNO3==AgCl↓+Na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5、盐+碱新盐+新碱

Ca(OH)2+Na2CO3==CaCO3+2NaOH 白色沉淀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蓝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Ca(OH)2+2NH4Cl==CaCl2 + 2NH3+ 2H2O 可闻到氨味 (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五、其它反应

1、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 +Ca(OH)2 ==CaCO3↓+ H20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CO2,也可以用CO2检验石灰水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2NaOH + CO2 ==== Na2CO3 + H2O

(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CO2 ;另氢氧化钠的变质也与此反应有关;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防止潮解和变质。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来干燥CO2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除去二氧化硫):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氢氧化钠和三氧化硫反应(除去三氧化硫):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注意:14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 +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酒精是乙醇的俗称,绿色能源,可再生。 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8、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2Fe + 3CO2

现象: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 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亚铁:FeO+CO

高温高温点燃点燃

Fe+CO2

高温

10、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3O4+4CO3Fe+4CO2

710中体现了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实验中先通气后加热(防止CO到试管中空气受热发生爆炸),实验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气体至固体冷却(防止生成的金属被氧化)。要有尾气处理装置(如放置燃着的酒精灯或连接一个气囊)。



11、(发生在绿色植物中)光合作用:6CO2 + 6H2O C6H12O6+6O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f528754b35eefdc8d3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