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点心-陈云的“通货膨胀消除术”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大跃进”中基本建设投资过多,当时国家的财政赤字巨大,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特别是农业减产,使得物资供应非常紧张,以至于五十年代中期币制改革后,一元钱可兑换一个银元,到了六十年代初期,四个鸡蛋就值一元钱(一个银元)。为了克服困难,中央决定在提高粮、棉、肉、禽、蛋收购价格的同时,18 类重要消费品的销售价格不变,限量供应。由于限量太低(猪肉每人每月 2 两,棉布每人每年 6 尺),通货膨胀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面对经济工作的困难局面,中央力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恢复与整顿。七千人大会后,财政部门向中央反映,当年财政有二三十亿的赤字,陈云在西楼会议中对当时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也是最大的困难就是农业减产,粮食不够吃; 第二,已经摆开的基本建设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性; 第三,钞票发得太多,通货膨胀。这几年动用了很大一部分黄金、白银和外汇储备,在对外贸易上还欠了债,并且多发了六七十亿元来弥补财政赤字。 第四,城市的钞票大量向乡村转移,一部分农民手里的钞票很多,投机倒把在发展。 第五,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 随后,陈云在给毛泽东和中央起草的粮价问题报告中提到:“由于粮食和主要工业品销售价不动,城市物价将基本稳定。但在副食品和小商品方面,城市人民和机关团体要增加一些支出,估计为二十亿元左右,占城市购买力的百分之六点五。这是城市购买力向农村的转移,其中负担较多的是收入较高的人。在目前副食品和小商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有东西可买,贵一点,人们还是愿意的。” 而在这当中,回笼多发行的货币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发行的九十五亿元票子中,机关、企业等社会团体约有四十亿元;城市居民手里约有二十八亿元,每人平均二十一元;农民手里约有二十七亿元,每人平均五元。可见,所谓票子发得多一些,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票子多了。其原因是工业建设发展快,职工人数和工资总数增加很多。加上农业灾荒,吃穿商品供应不足,缺乏回笼货币的物资。今年市场上购买力和商品之间估计共有三十亿元左右的差额。” 有限度地在计划经济之外建立市场调节机制是陈云的建议。为此,他在1961年1月19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讲话《安排市场要网开一面》: “糕点问题。这看来是一件小事,但却能缓和人心,增加营养,回笼货币。现在什么东西都凭证供应,有钱也不能多买。按人口凭证分配的方法,社会主义国家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在战时则必须采取。现在供应紧张,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有些商品凭证分配,有些商品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出售糕点,一种是便宜的,五角或六角钱一斤,凭证供应;另外一种是高价的,有钱就可以买。在供应紧张的时候,总要网开一面,不能都搞平均主义。用这个办法回笼货币。要充分利用进口的糖和麦子.把它们集中使用到对我们最有利的方面。进口糖可用于制作高级糖果和高级糕点,进口麦子、面粉可做高级糕点,麸皮可做猪饲料。猪肉,可以开馆子,卖炒肉片、炒肉丝。把这些办法联系在一起,可以解决不少问题。要放手敞开来卖,不要怕抢购。全国资本家一年定息最多一亿元,高级糖果平均五元一斤.一亿元只能买一万吨。高级知识分子最多二十万人,就算每人买一百斤,也不过一万吨。五千万职工,平均每人买一斤,也只有两万多吨。而进口糖,已到货的就有十几万吨,在路上的有二十几万吨,第二季度还有三十万吨。开始买得多些,这是心理作用,敞开卖之后,卖速一定会降下来。现在百货公司什么都要凭证,这不行,要摆出几样自由买的东西来卖。将来在一部分地区,与其提高粮食供应标准,不如让它经过糕点这个渠道出去比较好。” 在他的大力推动下,2月25日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在向中共中央报送的《关于继续扩大高价糖果和高价糕点供应范围的报告》中指出:要把高价糖果的供应范围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和乡村,把高价糕点的供应范围扩大到全国一切大中小城镇;一律不凭证,不限量;利润收入一律归国库,不归经营单位,企业不分成。 为达成以高级点心为代表的高价食品能够确实起到“货币调节器”的预期效果。在“高级饭馆”出台之前,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专门组织人到北京王府井著名的老字号“萃华楼”饭庄,调查炒肉片的成本和价格。同时,陈云还特别强调高级点心要符合高价的标准,强调“商业部门要注意提高高级糖果和糕点的质量,东西贵要贵得像个样子”,还特地把这个问题放到中央会议上进行讨论。 在1960年8月以前,饮食业(中西餐厅、饭馆、点心铺、小吃店)是不收粮票的。粮食供应紧张后,一些地方报经中央同意,对饮食业实行收粮票供应,同时又保留少数高级饭馆不收粮票,实行高价销售。后来在一些大城市,对高级糕点、糖果实行高价销售;1961年1月,在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销售高价糕点和糖果,仅30多天,累计销售高价糕点、高价糖果1800万斤,回笼货币8300万元。 初期的成功使得中央决定在1961年3月底以前,把高价糕点的供应范围扩大到全国一切大中小城镇,1.3亿人口的地区。同时各地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积极举办了高级饭馆,高价销售荤菜品种和各类名酒。4月份,全国高级饭馆在200个城市中开设了841家。 其中,高价商品价格的掌握原则是:卖得出,摆得住。其价格水平,比平价糕点、糖果高4—5倍;各地有所差别,全国平均,糕点每斤约3.5元,比平价(0.6元1斤)高4.8倍左右,糖果每斤约4.5元,比平价(0.8元1斤)高4.6倍左右。这样的价格,是为了从当时高货币持有者(主要是高价出售农产品的农民、拿定息的工商业者、高级知识分子)的手里以五分之一的代价回笼货币,或者说,实际上是将超额发行的人民币购买力贬值到20 % 的水平回收。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事实也证明了共产党这一经济学家创造的高级点心战术的神奇效果:1961年高价糖果、高价糕点,高价饭菜和零杯名酒共回笼货币38亿元,其中高价利润26亿元。从1961年全国推出高价商品,到 1965年,高价商品销售额累计达120多亿元,比按平价出售多回笼货币60多亿元。1961年和1962年实现的高价利润就相当于1960年和1961年货币净投放的92.6 % ,有效地减轻了通货膨胀对市场的冲击。 朱潇潇 编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f82e77d4d8d15abf234e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