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读后感作文

时间:2023-03-29 18:06: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擒孟获读后感作文

北伐曹魏,实现统一,是诸葛亮早在“隆中决策”中定下的奋斗目标。荆州被关羽丢掉以后,虽然两路出兵北伐的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诸葛亮始终没有因此而放弃北伐的计划。出师北伐,西蜀政权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所以,在改革政治、安定内部的同时,孔明又东和孙吴、南抚夷越,以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刘备死后,西蜀政权的南方发生武装叛乱,武侯安居平五路中的一路就是南方的孟获。北伐之前,孔明决定亲自南征。孔明率军出发前,接受了参军马谡的建议,即:“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当时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在南方很有威信和影响。孔明为了使蜀汉政权和少数民族有和谐的人和关系。采用了“攻心”战术,下令军队在同孟获作战时不能伤害他,只能生擒。

经过一次交战,孟获岂是对手,果然被活捉了。孔明对他不杀不辱,为了使他心服,还有意在他面前显示自己士兵的战斗力,命令军队列阵,亲自把他领在阵前问:这样的军队你能打赢吗?孟获并不服气,回答说:以前我不知你军的虚实,被你用计打败,现在看了你军的阵势,只不过如此。如果给我机会再战,我是能够取胜的。

孔明见孟获没有心服,就把他放了。孟获回去集合部队,又来挑战,结果仍兵败被擒。他还不服气,孔明又把他放了回去。就这样,一捉一放前后有七次。七擒孟获后,孔明又要放他,孟获确实感到诸葛亮智谋高强,又不是存心与自己为敌,便诚服地投降了。他对诸葛亮说:“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孔明对孟获的这场攻心战,真乃好事多磨。

孔明七擒孟获的策略,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其一,人的生存、发展必须以巩固的后方做后盾,一旦后院失火,必然殃及前方。孔明如果不恢复吴蜀联盟,不平定南方叛乱,那边北伐大军刚刚出发,这边就可能出现成都危机的险情,非但北伐不能成功,可能连大本营都保不住。个人如果缺乏“人和”的环境,其任何显赫的成绩都无法持久。


其二,孔明对孟获的七擒七纵,完全是心理战术的胜利。孔明与孟获二者的实力本不在同一档次,孔明若力服孟获当易如反掌。可是心若不服,就会如马谡所言:“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对人的管理,压服往往压而不服,心若不服,岂会有积极性。

其三,好事多磨。孔明的七擒孟获,显示了胸怀和耐心的巨大力量。俗话说,事不过三,但孔明对孟获的宽容早就超过了“三”的界限。民国时期的蔡锷将军曾剖析过“能耐”的内涵,他认为“能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能”即能力、智慧、本领;二是“耐”,即耐心、恒心、韧性、胸怀。只有“能”而无“耐”,便称不上有能耐。

古人云“行百里路半九十”。许多好事并非成于实力,而是成于耐力。耐力是一种力量,滴水可以穿石,铁杵可以磨成针,可见耐力之威。任何好事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的是不懈的努力。说到底就是不要怕用力气,不要怕磨,要准备长期去“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3abd840b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