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物性格分析 ——读《史记·项羽本纪》有感 摘要:楚国灭亡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项羽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厌倦了书法诗歌和武 艺的项羽,因一句“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便开始了他习兵法之路。项籍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年青时便有凌云之志。在一次秦始皇于渡浙江出巡时,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后越战越勇,所向披靡。于此站立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魂不散。 关键词:项羽 性格 项羽本纪 正文:鲁迅曾这样称赞过《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后,开始写《史记》,凝聚了他毕生的心血与和全部的精神,共历十余年。朝代更替,历史兴衰都通过不同的人物事迹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司马迁的笔触,让这些英雄变得有血有肉,支撑着历史的骨架,还原给我们一个最真实的历史。这其间最成功的英雄人物——项羽在秦汉之际为历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勿以成败论英雄,项羽就是这样一位英雄。项羽虽说最终归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然而历史的成败决定于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项羽其复杂矛盾的多重性格特征,就奠定了他注定不凡的基础。 心怀大志却浮躁粗疏。项羽曾这样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年少时便有如此凌云之志,却单单止于浅尝辄止、略知其义,又不肯继续学下去。对一件事没有足够的专注力,使得他不能成为一个军事家或者文学家。他虽粗疏浮躁,但这种性格却使得他豪迈不群、富有野心,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颇有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之豪言壮志,也使得他在巨鹿之战中初露头角。 勇武善战却谋略不足。巨鹿之战、东城快战中都对项羽进行了泼墨。他审时度势、果敢坚毅,善于决策的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东城快战中,他仅持二十八名骑兵,便杀出数千层敌兵的层层包围之圈。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这样临危不惧,所向披靡却不善于政治经营。“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一段豪言壮语透露出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斥武力以经营天下,空有匹夫之勇,没有政治胸怀。 直率果敢却刚愎自用。轻信农夫于,以至队伍深陷沼泽性格直率粗狂,却也头脑简单,自负自尊不知自责,从不相信别人骗他。“恃战胜自强”以为单靠自己的勇猛的武力就可以征服世界,谁知错过了很多可以帮助他完成丰功伟业的人。生性多疑的他,因一个小小的离间就疏远范增,使得这个他最得力的助手离开了他。后在政治和军事上连连失误,盲目的自大也将他送进了深渊,最终为刘邦所灭。 暴烈狠毒却知耻重义。他坑杀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秦宫。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有可取之处,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他的贪婪和自私。可乌江自刎的这段话却字字珠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临大难而不自陨。却对汉骑司马吕马童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这种壮举,也使得吕马童羞愧难当。 铁血硬汉却儿女情长。有诗云“若非项羽乌江去,怎得沛公坐千秋。”这样一位壮士却也柔情似骨。垓下之围,项羽与虞姬饮酒帐中,他不由悲伤地唱起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忍泪唱起《和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虞姬的这首《和垓下歌》,既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她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歌毕便拔剑自刎。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这是 悲痛欲绝的动力,却只有深情之人才有的动力。 性格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项羽最终失败的命运,与他的性格弱点是分不开的。但就是这样矛盾又复杂的性格,让项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项羽不断奋斗、敢于抗争、不畏强暴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应当书写在心的,他的坚毅果敢、豪爽不羁这些富有特色的性格特点在他的身上一一体现,矛盾的、对立的性格也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构成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书写了他自己精彩的一生,更描绘了一段精彩的历史。他的英魂将在历史的天空里飘翔,经久不散。他是英雄,一位真正的英雄。 参考文献:《中外文学作品选读》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第1版 http://baike.baidu.com/view/10088.htm百度百科史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90788f011ca300a7c390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