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晨读内容)古诗四首知识点识记

时间:2023-04-25 14:3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代诗歌四首》重点识记内容

《观沧海》

1.说说“观”和“临”的作用

“观”统领全篇,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临”字写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

2.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画面

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海边,面对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3.请从炼字角度赏析“涌”字的妙处。

“涌”给人以动感的气势,写出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达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 4.请从手法上赏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妙处。

由远及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之景,表现大海富有生机,为下文想象、抒怀做铺垫。

5.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好处。

采用夸张、想象的手法;

以瑰丽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罗万象的雄伟景象,突出了大海苍茫动

荡,开阔威严的气势;

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建功

立业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6.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一统天下的远大政治抱负。



7.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①“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 ②写“杨花”且“落尽”点明了“暮春”时令,子规也在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③二者一起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诗人叹飘零、感离恨地特定心境。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地思念、担忧和不舍之情。

3.这首诗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最能体现情感的诗句是?

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思念、担忧和不舍。 最能体现情感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①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诗人的小船行驶在大江之上,只见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在顺风、和风的吹拂下,船帆高高悬挂。 ②赏析“阔”“悬”的妙处。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写出景之恢宏

1 2




阔大。

“悬”是竖直高挂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船帆在顺风和风的吹拂下悬挂的样子。 ③为什么用“一帆”不用“数帆?

以小景传大景,以“一帆悬”之小景传递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顺风和风的大景,“数帆”没有这种效果。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含有的知识点: ①生表示孕育而出,表示闯入。

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③运用对偶,生动地描绘出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触动人思归盼归的乡情; ④写景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⑤坚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积极乐观心态; 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最能体现情感的句子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直抒胸臆,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从内容和写法上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两句诗。

《天净沙·秋思》

1.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描绘出一幅秋郊夕照图,

言简意丰,结构精巧,顿挫有致。

①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傍晚时归巢的乌鸦。

②小桥下,流水潺潺,小桥边住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

③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④夕阳渐渐地从西边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这首小令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①白描、情景交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②乐景衬哀情、动静结合(小桥流水人家) ③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体会“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作用?

①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动静结合,更显幽静。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游子的思乡情绪。 4.这首曲子传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最能体现情感的诗句是?

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最能体现情感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容:点题,交代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写法: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客路行舟时所看到的美景,这与尾联相呼应。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b4279f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