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展现古典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枫桥夜泊》为例

时间:2022-07-27 08:13: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何展现古典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枫桥夜泊》为例

作者:王红艳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



王红艳

(赤峰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要:我国声乐艺术已经取得很大发展,但人们对于歌曲欣赏没有停留在固有的一些艺术形式上,人们关注的作品种类多样,从题材到内容以及艺术形式。而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的古典诗词,它与声乐相结合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古诗词声乐作品,令人魂牵梦萦。古诗词歌曲的演唱群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渐由少数人选择演唱发展到整个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演唱。学会研究分析古典诗词声乐作品,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情”、“境”、“景”,对于我们展现和赏析古典诗词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都又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7.13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97-02

自上世纪起,随着刘雪庵、傅雪漪、黄自、江定仙等艺术大家创作整理出《红豆词》、《西江月》、《菩萨蛮》、《点绛唇》、《杏花天影》等古诗词声乐艺术歌曲,古诗词声乐就开始登上舞台。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高校声乐专业也开始逐渐重视学生演唱作品的多样性,积极开展一专多能的教学方法,古诗词歌曲的演唱逐渐由少数人选择演唱向多数人演唱的方向发展。古典音乐作品最具魅力的便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类音乐作品重情重意重境,虽然是古代作品,但这并不影响古典美在现代社会的展现,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需要深入研究展示其独特魅力的基本方法。

一、古诗词的“叙事性”与声乐的“歌唱性”相结合

古诗词的“叙事性”与声乐的“歌唱性”相结合,是指把古诗词的叙事内容与声乐作品的歌唱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等为代表,古诗词是抒发心性的文学艺术,是严格按照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意象来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具有“叙事性”特征。对古诗词的艺术创作需要注重其“叙事性”向“歌唱性”的转化,即我们不能单纯的对古诗词进行演唱,要懂得“诉说”式的演唱,将作品本身的叙事内容与歌唱语言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把诗歌的魅力表现出来。

(一)把握古诗词歌唱作品的叙事性。要把握好古诗词歌唱作品的叙事性,关键在于吃透古诗词歌唱作品。从作品出发,全面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人、事、物。例如《枫桥夜泊》这首歌曲,歌词来源于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曲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谱写的。从曲调方面看,我们应该全面地去了解黎英海先生,了解他在创作这首艺术歌曲的时代特点、心路历程、艺术修养、生平事迹等,这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同时,演唱者应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研究、挖掘和探索,这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歌唱语言、把握古诗词的韵味。作品的创作背景大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的时代背景包括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美学发展程度、人们的审美情趣等。例如,张继在创作《枫桥夜泊》的那个时期,正正值唐代玄宗天宝繁华盛世年间,当时政治局面稳定,老百姓生活安定。


张继的这个作品沿袭了唐宋以来的美学思想,当时的文人讲求“韵味”,重视艺术作品的空灵、含蓄、平淡、自然的美,而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江枫、渔火、夜半钟声,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丹青映入眼帘。微观上主要指作者心境和创作意图。《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是,诗人赴京科举落榜,为排遣苦闷心绪,租一小客船泛舟至苏州枫桥镇,于夜半在船舱内突闻寒山寺钟声,不禁有感提笔而作。

通过这个完整的分析框架,我们能够深入把握作品的不同层面,能够有效增强我们对古诗词歌曲演绎的整体效果。简而言之,想要叙事先要懂事。即要想把一件事情叙述好,你就要对这件事情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够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尽情发挥。

(二)把握古诗词歌唱作品的歌唱性。如何把握作品的歌唱性是所有优秀演唱者必须掌握的技术,这主要体现在演唱时对气息的控制上面。有些人唱歌很有“味道”,让人感觉演唱连贯流畅。我觉得要把歌曲唱得像“歌”,要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要给自己的作品分配好气息,气息是歌唱的灵魂,有效的协调好自己气息的才会使歌唱听起来流畅,给自己的发挥留出更大的空间,赋予作品以生命和灵性。因为人的气息是有限的,分配给作品中的每一乐句要十分精准,该拖得长一些的乐句不能把气息留得少,该断开的句子不能延长,否则就会令人听起来缺乏乐感。在演唱长句子时,前面一句要充分把握好气息留出的余量,句子之间迅速偷气保证能够完成,句尾要自由延长到位,高音时要保持气息的充足。把握了这些原则就完全能让歌曲流畅通顺,在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强弱起伏突出等音乐上的变化,这样的歌唱一定是富有歌唱性的表演。

(三)重视“叙事性”与“歌唱性”相融合。首先要保证体现传统的中国古典风格,这样才能保证叙事的圆润而不显得突兀。为了保持中国式优美平和的旋律和中国古代文人诗词特有的含蓄,《枫桥夜泊》的作曲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雅乐七声调式,在高潮部分即结尾一段又采用了传统的六声调式:宫、商、角、徵、羽、闰的音阶排列。所以演唱者也应该注重传统歌唱中的起承转合的表现方式,一定要将古曲古韵原汁原味的表达出来,在咬字念白音韵结尾处要多下功夫,不能偏离其固有的风格。总体来说,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表现,要求我们既要理解歌曲文学语言,又要懂得音乐语言和其表现规律。

二、以“重情”、“在境”、“绘景”的表现方法突显古典诗词歌曲的独特魅力

艺术歌曲属于室内乐范畴,是声乐作品的主要体裁之一,最早是在宫廷和家庭的小型聚会上演出。艺术歌曲是作曲家根据诗人、文学家的作品谱写出来的抒情歌曲,这类作品在歌词和配乐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性。音乐与诗词的结合带来戏剧性的表现手法,使它能够在较短的篇幅中以音乐结合说唱的形式揭示作品深刻的思想情感,极富感染力。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艺术内涵、音乐意境,要求歌者在声音的运用、呼吸控制、情感把握、文化修养等各方面具有综合能力。短小的艺术歌曲包含着大学问,这是对演唱者各方面素质的考验。严格来说,属于中国所独有的艺术歌曲就是依据古典诗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古代的传统音乐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情”“境”“景”三个字,我们在演唱古典诗词歌曲作品时,只有做到“重性”、“在境”、“绘景”才能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重情”。这里的情并不是感情,而是一种情绪,符合音乐符合环境符合作品的情绪,不仅是自己内心的情绪,更是能够外在表现给他人的情绪。歌者在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掌控情绪是关键,只有准确把握情绪,才能准确地塑造音乐形象。要达到作品的基本要求,决不能脱离了情,那样会给人以空洞的感觉。如《枫桥夜泊》中“对愁眠”就是它很简明的“情”。《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低沉哀愁奠定了它的基本情绪色彩。蕴含这种复合情绪的艺术作品,在对其表现的时候,要求歌者在掌控哀愁这个基本情绪的基础上,演唱过程中细化到略现低沉的状


态,让听众感受到歌者淡淡的愁绪中带有一丝观景淡然的恬静,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深刻思想,产生极佳的艺术效果。

(二)“在境”。要演唱好古诗词歌曲,演唱者要陶醉其中,一定要进入音乐情境,从开始到结束都不能离开“意境”。什么是作品的意境?明朱承爵《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清俞樾在《春在堂随笔》(卷二):“云栖修篁夹道,意境殊胜。”两人均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所表达出来的情调与境界。从赏析诗歌的角度来看,意境可以是写作时的场景,也可以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事物相互交融而营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认真体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就会感受到这个道理。从声乐演唱来看,意境便是通过对作品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笔者认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可以利用意境让自己静下来,将自己的内在感觉和作品的意境融为一体,形成“通感”,再由歌者传达到听者,这才能体现歌唱艺术艺术性。歌者对作品意境的展现,首先要在自己的脑海中烂熟作品的关键词,并把它们有机的组合起来。例如,《枫桥夜泊》一曲以一“愁”字统起。前两句歌词中的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这些词汇营造出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中的意象比较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所有景物的挑选都要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所以歌者一定要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自然融入并充分展现诗中意境。

(三)“绘景”。“绘景”则更多地是体现在自我催眠上,好的舞台表演一定要有扎实的心理素质和自我催眠能力。“走进作品中,跳出舞台来”是歌唱演员始终不断追求的目标。“描绘景象”从物理意义上看就是需要利用工具构图等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概念和意图心理,旨在利用声音的变化和表现力为听者传递一种情绪,引起听众的的联想。伴随着演唱者在自己的脑海里勾画出作品的场景,演唱者要随着作品的递进不断地勾画,通过流动的画面让作品生动形象地呈送给听众,笔者认为这是演绎古诗词歌曲最触动人灵魂的地方。演唱时有了画面感自然就有了情绪,就能水到渠成地将古曲中那种古色古香的韵味表现出来,最终的演唱一定是自然流畅巧若天成。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邢方方.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陈燕.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辩证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4〕李海燕.浅谈声乐作品《枫桥夜泊》的吐字与演唱[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5〕叶世慧.枫桥夜泊一首诗[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7(09).

6〕杨天君.从《枫桥夜泊》演唱谈艺术歌曲的表现[J].艺术教育2006(07).

(责任编辑 王文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f0053c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