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基本信息 【词目】一泻千里 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 【音译】y xi qiān lǐ 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这是一篇关于一泻千里的成 【注意]“一” 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第一声。 在第四声[去语故事,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 如“一半” [y bn];[y gng] 在第一、 二、 一泻千里 三声 字前念第四声[去声], 如“一天” [y tiān]; 【一泻千里】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 【近义词】一日千里、一落千丈、一蹶不振、每况愈下 乐曲气势奔放。{例}:1、金沙江穿行在 川 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 【反义词】迂回曲折、斗折蛇行 狭窄,。2、《怒吼吧黄河》一曲,描写中国人民因五千年的苦难而怒一泻千里的成语故事 吼,气势磅礴。 【英译】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势奔腾直下。也比喻文笔奔放畅达。语本唐 1. to rush down a thousand li; to flow down vigorously.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 宋 陈 2. (style of writing) bold and flowing. 亮 《与辛幼安殿撰》:“ 长江 大河 ,一泻千里,不足多怪也。”明 3. to write fast and in a fluent style. 王世贞 《文评》:“ 方希直 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 【基本解释】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比喻急剧持状颇少。” 第 1 页 共 3 页 一泻千里的成语故事 本篇文档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进行任意编辑 续地下降。 详细解释 含义 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流得又快又远。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比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出处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速度快 。 示例 王蒙《湖光》:“雄浑的钱塘江好像离他更近了,江水~,大桥从容坚实。” 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明·王世贞《文评》 注意 “一泻千里”的“泻”不能写成“泄”,没有“一泄千里”这种写法。 辨析 ~与“一落千丈”有别:~强调速度;指流得快而远;常指水流急速、文笔奔放等;“一落千丈”强调深度;指降得快跌得深;常形容地位、声望、权力等急剧下降。 造句 1、在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兴高采烈地来到这个奇妙无比、世外桃源的地方,那里的瀑布一泻千里,使我我流连忘返。 2、当三年前有关堪萨斯牛只感染口蹄疫的谣言传入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时,牛只价格一泻千里。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48add1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