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营白事风俗 (1)候夜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这谓之“候夜”。假使某家长辈病重,而无子女守候于身边的,其子女就会被邻里视为不孝子女。 (2)送终 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富人家还要烧包袱、雨伞等等,还要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死者所换衣,要改成明代服饰。除外,家人还要拿三枚铜钱,分别放在死者的两手心和口中,俗称“含口钱”。 (3)落地 当为死者更换好衣服后,马上把尸体从床上移至门板上,俗称“落地”。落地后要将其抬至堂左侧摆好,再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纸,尸体覆盖被单。尸体前面要点盏油灯,编一个用玉米壳编的碗,里面放上五谷杂粮,上面插上香。供一碗饭,饭上插几柱香。用一个陶罐子,里面放入新捞的小米饭,叫“下水罐”。在找一个瓦盆放烧纸的灰,名叫“丧盔子”。 (4)报丧 人死后,要立刻派人到亲友家报信,有的要送“报丧帖”。过去,报丧人要拿一把伞,到了亲友家,将雨伞头朝下,柄朝上竖在堂前,主人一看,就知道该人是来报丧的,于是,马上给报丧者做些茶点吃,同时,为死者准备“纸火”(即蜡烛香纸一类东西)。 (5)戴孝 死者为长辈的话,其全家大小都要戴孝。过去,孝服分为5种:第1种名为“斩衰”,用最粗的麻布做成,不缝边,以示无饰。一般死父之子女,死夫之妻要穿“斩衰”,服制三年。第2种名为“齐衰”,用粗麻布做成,缝边,一般死妻之夫,死祖父母之孙都穿“齐衰”,服制一年。第3种名为“大功”,也叫“布衰”,用熟麻布制成,较齐衰的布质细,为死者的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姊妹等穿戴,服制9个月。第4种名为“小功”,用较细熟麻布制成,为死者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外祖父母、母舅等服之。服制5个月。第5种叫“缌麻”,也叫“麻衰”,布质更细,或兼有丝麻,为高祖父母、族兄弟岳父母等服之,朋友参加吊唁者也可服之,服制3个月。在服制期间,做官的要回家服丧,在家时,禁忌参加宴会,禁忌看戏,禁忌穿红衣,禁忌夫妻同房,否则会被视为不孝。 (6) 拉魂 点浆水 子女用逝者穿过的衣服附在一把扫帚上,到外面大路上进行拉魂,引导亡灵上路。期间还要用米汤给死者点七遍浆水,以备路上不至于渇着,饿着。 (7)入殓 开眼供 封棺 入殓的棺材大都制成底四、帮五、盖六,有的则用松木“十二圆花式”,油漆后用。贫者一般木器料制成三、四、五或二、三、四式样。第二天将棺材南北相摆放好,在提前搭好的灵棚外挂一白布帘,谓之“孝堂”或“灵堂”。要在太阳出来前入殓。若子女在外地工作,要在封棺前赶到。封棺时要给死者整容,然后由司 19 苗家营白事风俗 仪给逝者开眼供,然后高喊“点眼供看供品,点口供吃供品。”然后让亲人见最后一面,全家人和亲友要围着棺材,边转边看。亲朋好友瞻仰完最后遗容后即钉棺材盖,俗称“盖棺死钉”。 (11)指路 出殡 幡幛引路,鸣锣喝道,孝子披麻戴孝,手持招魂幡扶棺,家属亲友后继。在宽敞的地方指路,亲朋好友由司仪引导按辈分行最后三拜三叩大礼,子女在对面叩头还礼。拜谒完毕,由司仪给逝者指路。一般由长子手持招魂幡,站在高凳上,随司仪高喊“~~西方大陆走中间,有钱别买皮袄穿。”连喊三遍。然后摔掉盛纸灰的丧盔子,再次送逝者上路。送殡的人数可多可少,声势亦可大可小,这要由死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决定。沿途还有亲友“路祭”,路过之处,家家户户门前都点燃一把烟火,以示送别。凡送至墓地者,均可分得点心。 (12)安葬 墓穴是早已找风水先生选地形,定好方向棺位已挖好的土坑。棺材抬至坑前,时间一到,把棺材放入墓穴内这时,一家人要围着棺材转三圈,每人手上抓一把土,撒在棺材盖上,最后由亲朋好友一起埋上黄土,堆成圆形。 送殡人返回家后,要从门口烧的火堆上跨过,以示除秽驱邪。道士还要到每间房去“赶煞”。 (13)圆坟 死者葬后三天,其孝子要率全家大小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俗称“圆坟”。之后,要围绕新坟哭绕三匝后归家。 (14)做七 人死后,7天为“一七”,到49天为“七七”,各地均有做七的仪式,有做“三七”的,有做“五七”的,有做“七七”的。清阎若璩《潜丘劄记》中载道:“今人以初丧四十九日,居于柩侧,谓之七七。”民间认为:此俗可超度亡魂,使之免入地狱。有钱人家请道士来念经做七,烧香烛,化纸钱。没钱人家则到坟上烧纸、拜祭、名叫“烧七”。 2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65cdc4da38376baf1fae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