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韩喜球:乘风破浪海底探宝的女科学家 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7年第19期 先后16次出海,累计有800多天在海上度过。她带领团队在国际海底区域发现了6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点),圈定了50多处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远景区,还为新勘测发现的16个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命名。 在我国数十年大洋科考史上,一直是男性作为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在蓝色的海洋远行。直到2007年,中国“大洋一号”开始第19航次的考察,一个说话细声细语、身材娇小的女性成为中国这个团队的核心,她就是我国大洋科考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韩喜球。 我国大洋科考史上 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 与太空探索、登月竞争、极地开发类似,深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处资源战场。调查和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需求,“先来先得”是国际海底管理局探矿与勘探规章明确规定的原则。深海探矿显然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双重较量。 2007年,中国“大洋一号”开始第19航次的考察。韩喜球在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中脱颖而出,在第2航段,她作为首席科学家助理,参与发现了西南印度洋脊上的首个海底黑烟囱。在第3航段中担任首席科学家,打破了我国大洋科考史上男性独霸天下的局面,成为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并在此后多次带队“探宝”。 但是茫茫大海,热液区的直径也才数百米,在科考船上用万米缆拖着仪器去搜寻,是名副其实的大海捞针。去哪找矿,怎么找?这时,“探宝队”队长——首席科学家的判断就至关重要。 “大到海上調查计划、实施方案,小到具体调查和采样站位的布设、调查资料的判读,首席科学家要为航次科学目标的实现负全责。此外,还要为人员与仪器设备的安全负责。” 闷头爬山, 不觉间就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其实,比起陆地上的生活,科考船上的生活艰辛而清苦,最常吃的蔬菜是洋葱和土豆,更要长期忍受与亲人别离的那份牵挂和孤独。船员们说那是“流血流汗,掉皮掉肉”的日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919dd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