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简史》是一部由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创作的科学著作,于1988年首次出版,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内容简介 在这部书中,霍金带着读者遨游外层空间奇异领域,对遥远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质、“时间箭头〞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并对宇宙是什么样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问题做了阐述,使读者初步了解狭义相对论以及时间、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学的微妙。 《时间简史》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起始点——宇宙大爆炸奇点。宇宙是不断膨胀着的,它在最初应该收缩为一点,这一时刻被称为宇宙大爆炸时刻。宇宙在这一点的密度无穷大,这一点即为数学上所称的奇点。 2.时间终结——黑洞。恒星由于引力作用会不断收缩,会形成一个“黑洞〞。黑洞外表引力很强,时间会在此终止。 3.上帝是如何启动宇宙的?——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一种是以人择原理来解释的叫做紊乱边界条件的宇宙起源;另一种解释称为“暴涨模型〞,它认为宇宙在开始的一瞬间是以加速度膨胀,在远小于1秒的时间里宇宙的半径增大了100万亿亿亿倍。 4.物理学的统一——终极理论。人类在寻求建立一个适用于宇宙中每一事件的、完整的、协调的统一理论,在这理论中不需要选取特定的常数去符合事实。 创作背景 在发表《最初的宇宙》不久之后,霍金决定写一本将对群众极具吸引力的宇宙学著作。这本书就是《时间简史》。可惜这本书一直拖延到1985年才完稿,因为霍金在访问欧洲原子能研究机构在瑞士日内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的时候,不幸染上了肺炎。由于病得很严重,霍金被送进剑桥大学的阿登布鲁克医院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这次手术虽然挽救了霍金的生命,但他再也不能使用他的嗓音了。霍金采用一个连在轮椅上的,可用手操控的小型电脑语音合成器来“说话〞。这对霍金来说很不方便,但是,对于之前根本听不清他说话的听众来说,这样反倒容易理解了。在使用这个语音合成器之前,只有他身边最亲密的人能听懂他说的话。霍金的《时间简史》最终发表于1988年。 作品思想 《时间简史》是一部讲述宇宙奥秘的科普读物。霍金对“时间简史〞的'解释是“从大爆炸到黑洞〞,意思是假定时间〔和空间〕是由宇宙大爆炸开始,演化到黑洞结束。 《时间简史》一书着重解答人类最古老的命题: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吗?宇宙是怎样诞生的?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传统思想认为,宇宙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时间上也是无始无终的。但霍金那么认为,宇宙有自己的历史起点,它大约诞生于150亿年前,那时,宇宙只是以一个“点〞存在,不占有空间,也没有时间的概念。后来,这个“点〞发生了大爆炸,时间和空间由此开始,物质逐渐形成。宇宙起初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进,它的空间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其中蕴含的能量与物质不断发生复杂的反响,最终形成星系。宇宙的空间一直持续不断地扩大,膨胀,直至今日。 大约在距今50亿年前,太阳形成。大约在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并成为了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宇宙继续膨胀,将来也会膨胀,可能在膨胀到一定程度后,宇宙会逐渐收缩,最终又收缩成一个不占有空间的“点〞。这也代表着时间的结束。然而宇宙究竟会不会收缩为一个“点〞,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到底是什么样,或者说发生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无人知道,且将会是个永恒的谜。这就是霍金的大爆炸宇宙的理论根底。 霍金在该书中用自己全新的物理理论答复了有关宇宙的根本问题。在具体写作时,他放弃了所有数学的理论公式,将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根本理念首次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给一般读者,致力于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自己生存的宇宙,该书因此成为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 作品评价 美国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时间简史》是〕当代物理学家关于宇宙构成以及演化理论的权威性总结。 《纽约时报》:〔《时间简史》〕“既生动活泼,又发人深省。〞 《伦敦星期日时报》:〔《时间简史》是〕“童真好奇与天才智慧的结合。〞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年—20xx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黑洞理论和“大爆炸〞理论的创立人,曾任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 霍金出生于英国牛津,从小就立志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在牛津大学完成物理学学位课程后,他转而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在此期间,他患上了严重的肌肉萎缩性疾病,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但他仍然继续醉心研究,先后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震惊了整个自然科学界,被推崇为继爱因斯坦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1974年,霍金中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a8edff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