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中谈我对大众媒介的认识】汶川地震前一天的前兆

时间:2022-05-24 18:3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汶川地震中谈我对大众媒介的认识】汶川地震前一天的

前兆



摘要:以我在汶川地震中的亲身经历,从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网络)和印刷媒介(报纸)谈我对大众媒介的认识。 关键词:汶川地震 媒介

正文: 5121500分,中央电视台即作了报道;52分钟后,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在温家宝总理乘机降落成都10余分钟后,《新闻联播》播出了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的重要讲话。接着,央视又推出专题报道《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这些,当时的我都不知道。

513日凌晨4点左右,在乐山,我带这强烈的睡意,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爬上3楼打开电视。第一次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关于地震的新闻直播节目。

513日到515日,极少看电视,极少上网。所有的消息都是来自广播,手机,或是空穴来风。人民都被恐惧的气氛笼罩着,我也是。

516日,开始上网浏览大量的有关地震的新闻,开始无所谓惧的打开电视机。 520日左右,开始买报纸看。

现在,偶尔翻翻报纸,看看电视,浏览一些网业,关注一下灾区······ 以上是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与大众媒介的真实接触,感慨颇多。

首先谈谈广播的作用。在传播媒介发达的现代社会,收音机已逐渐被很多人遗弃。在地震发


生后的两、三天里,我找出了放在角落里的收音机,察去了布在他身上的那层厚厚的灰。此时的收音机真可谓是良友。他身体娇小,携带方便,我就在它的陪伴下在帐篷里收听着重灾区的情况,倾听着全国各地发来的关切的声音。并被这些声音震撼着,被这些声音感动着。才发现我一直忽略了广播的作用,原来广播在重大灾情发生时,可以如此的时效、互动却不受物质的限制。

其次,谈谈电视媒介。这一次的电视直播报道让我有耳目一新之感。我觉得中国的新闻报道能如此及时,公开,透明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这次电视台报道的信息内容丰富多样,将地震灾区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向世界展示,且海事卫星连线,多维地形图像生动宣示,尤其是24小时滚动的报道方式,真是令人感叹。我想,中国的新闻界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中国在变强。写到这,不得不说一下电视媒介在这次灾害中的引领作用。 在这次地震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众多的平民英雄,也涌现出展现大爱的无数普通人。中国媒体的抗震救灾报道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报道激励着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决心和信心。媒体界在向社会发出募捐呼吁,同时也向灾区献上一份自己的爱心。518日晚,中央电视台承办的“《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将全社会的募捐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据悉,这是建国以来我国宣传文化系统最大的一次募捐活动,结束时现场共募集各类款项超过15亿元,创下一次性募捐活动的最高纪录。事实证明媒体不仅具有巨大的传播和宣传作用,还具有强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电视已经在中国普及,因为电视媒介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直观真实,理解度高才会给人民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正是因为电视媒介的这些主观和客观的影响,中国在这次如此大的灾难之后,募集到全国内外、社会各界450多亿元的善款。

在次,谈谈网络媒介与印刷媒介。在这次地震灾害中,网络媒介的传播是最快的。5121434分就有人在网上的贴吧里发布:我们这地震了,震感较强。发布帖子的人是一个


很普通的人。所以网络媒介有快速及时,大众参与的特点。同时网络跟电视一样也是一个集视频、音频、动画等高科技于一体的一种媒介,可以很好的帮助人民理解。人民还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像电视那样手受时间的限制。印刷媒介是在这次灾害中传播最慢的一种媒介,它包括报纸、杂志等。但印刷媒介也有以下的一些优点,以报纸为例: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而不必象看电视和听广播那样,不管喜欢与否,都得照看(听)不误。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故事内容,寻人信息等,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广播、电视虽声声如二,画面生动,却转瞬即逝,难以在记忆中长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电子设备投入较高,且需要特别接收设备,而且电脑还需要一定的操作技术。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c8674800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