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好声音》“转椅”的视觉心理学透视 作者:姒晓霞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0期 摘 要:从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看,《中国好声音》节目中的转椅在导师决定转与不转的过程中,充满了视觉上的“张力”。这种“张力”是一种心理力,是受众观看过程中形成的知觉体验,也是形成节目看点的重要的心理基础。 关键词:阿恩海姆;中国好声音;转椅;视知觉;张力 2013年夏天,《中国好声音》(以下简称《好声音》)第二季再次获得了巨大的收视成功,成为行业领域的关注焦点,再次引领了电视选秀节目的热潮。节目中有个备受关注的亮点,就是四位导师所坐的四把转椅。在盲选阶段,导师背对舞台,听到自己认为好的声音即可拍动转椅上的按钮转身面对学员。导师的转与不转牵动着观众的心,为节目留足了悬念,从而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在影视美学领域,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恩海姆曾提出过著名的“视知觉理论”。其中的“张力说”即可对《好声音》的转椅所引起的受众的心理反应做出积极有效的解释,这种视觉心理对观众观看节目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1)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强调知觉中的“完形”,“完形”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阿恩海姆是将格式塔心理学运用于影视艺术的重要理论家,他的视知觉理论集中阐释了人类的视觉过程中既包含感性经验也包含理性认知。阿恩海姆认为,“人的视觉完完全全是一种积极的活动”。[1]因为它不像照相机那样,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活动,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而传统理论中认为人类视觉只能获取感性经验,对视觉对象本质的把握则有待理性认知的升华,这是两个前后相继但又明显区分开来的过程。阿恩海姆的理论创造性的将这两个过程无缝链接,他明确提出:“知觉过程就是形成‘知觉概念’的过程。”所谓视觉,实际上就是一种通过创造一种与刺激材料的性质相对应的一般形式结构,来感知眼前的原始材料的活动。这个一般的形式结构不仅能代表眼前的个别事物,而且能代表与这一个别事物相类似的无限多个其他的个别事物。[1]形成概念,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向来被认为是人的大脑思维的理性过程,阿恩海姆借用试验结果说明那些未受过任何逻辑思维训练的动物和儿童,也能够毫不困难地进行“概括”。因此,他得出结论:应该把视觉活动视为一种人类精神的创造性活动。即使在感觉水平上,直觉也能取得理性思维领域中称为“理解”的东西。阿恩海姆提出的“视知觉”试图表明人类的视觉中即包含着理性知觉过程,人类的观看行为既是运用感官进行感知的过程,也是主观积极参与并干预感知结果的过程,二者不可分割。在此基础上,阿恩海姆曾提出所谓“张力”说,且他在阐述这一理论时是结合着视觉艺术品的“运动”来谈的。这里的“运动”主要针对绘画、雕塑中由构图、线条造成的“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聚集或倾斜”,“它们传递的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种存在。正如康定斯基所说,它们包含的是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1]尽管阿恩海姆主要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针对美术作品提出的这一学说,但在同样要以视觉信息传递为主的影视领域,虽然视觉对象变成了动态的主体,但“张力”是同样存在的。 (2)看过《中国好声音》的观众恐怕对节目中四位导师坐的四把转椅印象深刻:在学员盲审阶段,导师背对学员坐在转椅上,当听到学员的演唱认定是好声音时导师会拍动转椅上的按钮,然后180度旋转面向学员。转椅一方面代表了节目的公平公正,导师只凭听到的声音做判断,保证了节目入选学员演唱的水准;另一方面,转椅也成为整个节目的看点,现场的观众,后场电视机前学员的家属朋友,甚至电视机前的观众情绪高涨时喊出的就是一个字“转!”在技术上,这四把椅子的确称得上是高科技与创意的结晶。《中国好声音》制作及推广团队的宣传总监陆伟说,这个椅子曾经出现在《英国之声》的舞台上,是特制的。“每把椅子都是一个集成的概念,椅子的软件控制和音响、灯光都需配合到位。”[2]看看椅子的具体构造:大红色的真皮高椅背和椅垫,这是镜头前最醒目的部分。椅子的灯光及音效设备让舞台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椅背两侧有两条LED光带,导师的椅子和选手的舞台之间也各有两条延伸光带,座椅前面也有一块倒三角光带区。一旦导师按下红色按钮,这些LED光带同时亮起白光,底座上的“I want you”也同时亮起,并伴有风铃声。这把椅子还有个核心组件——安装在椅子下面的马达,负责精确转动,带有减震功能。后台有锁定装置控制,确保只在按下按钮的时候椅子才旋转。旋转的椅子像有魔法般牢牢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除去它的高科技成分,在传播过程中,究竟是什么让这四把旋转的椅子抓住了观众的心、使其成为节目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呢?其实,在节目当中,四把转椅大部分时间是静止不动的。导师若决定为学员转身,从其拍下按钮到转向舞台大约就是三、四秒的时间。即使每一期的每位学员都得到所有导师转身(假如一期10名学员),节目总长90分钟,转椅旋转的时间占总时长仅仅不到3%。但从每一名学员开始演唱,到演唱结束这期间,按一首歌三分钟计算,转椅都处于转与不转之间,那么这个时长与节目总时长的比例为33%。而3%与33%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可以说这3%影响了33%,进而又影响了节目的全局。在节目现场,导师椅子的旋转与否是真实三维空间中的物理动作,在电视荧屏上看,也可以说是物理动作给观众视觉造成的二维投影。阿恩海姆指出:“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看到的‘运动’或‘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恰恰就是由这样一些生理力的活动和表演造成的。换言之,我们在不动的式样中感受到的‘运动’,就是大脑在对知觉刺激进行组织时激起的生理活动的心里对应物。”[1]节目现场导师在背对选手时,观众通过各个机位展示的画面,虽然看到的是静止不动的椅子后背,但在头脑当中已经形成椅子不转与转(或者说具有转的倾向性)之间的张力。在每个学员演唱时,每把椅子在不动的情况下已经暗含50%转动的倾向性,观众的大脑一直在接受来自导师、选手、家属和主持人以及现场观众的表情和声音的知觉刺激。面对四把还未启动旋转的椅子,观众感受到的是随时可能发生的那一瞬的“运动”——旋转,而在曲目结束前或是导师转身前,这种心理张力反应会一直持续,直到答案揭晓。所以,在观众欣赏学员“好声音”的同时,节目也让观众体验到了心理张力带来的兴奋和艺术享受的激情。转椅的“魔力”,也正在于此。 (3)阿恩海姆曾说:“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1]在节目中,转椅的旋转一开始就成为节目的一个看点。同样是表达导师意见,旋转的椅子用运动的视觉对象取代了有声语言,应该说是极大地发挥了电视传媒的视觉元素优势。虽然这种取代只是简单的一句“I Want You”,但这种方式所激发的观众的热情程度、视觉注意的程度却远远超过这一句话带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的效应本身。所以,3%的威力不可小觑,它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另外,前文已经提到那33%的时间里由于转椅旋转的倾向性与不旋转之间形成的张力的存在,使这33%的时间区间内观众同样会形成持续关注,兴奋度也会同步保持。3%的运动决定了33%的张力的存在,而张力是形成受众审美享受的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决定节目受欢迎与否的重要因素。 当然,张力并不是集中出现在节目的某一段的,因为张力过大会适得其反,张弛有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节目当中,每当导师为学员转身,转与不转之间的张力也就释放了一次,运动与否有了确定的结果。紧张刺激过后,通过导师与学员之间平和、友好的对话与互选环节,观众的心理也随之达到审美满足、恢复平衡后的愉悦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因为观众的平衡心理会随着一名学员现场表现的结束而结束,随即进入下一轮的运动与张力的不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符合人的生命结构和心理结构,也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普遍法则。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循而往复的过程,受众心理的不同需求得以满足,3%和33%基本将其作用力平均分散地施加在节目余下的时段,有节奏的、有秩序的将节目内容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对观众而言作用力非凡的整体,同时也成为观众不计时间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 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8,55,563,568,508. [2] 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8/08/c_123551667.htm. 作者简介:姒晓霞(1978—),女,陕西西安人,文学硕士,西安工程大学艺术工程学院讲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de343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