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壁画在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作者:王 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8期 摘 要:浮雕形式壁画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造型手段是其他材料艺术样式无法替代的。其二维空间与环境、周围建筑风格一体化,并能充实环境空间之不足,通过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绘画中的透视原则来表现虚拟的三度空间。 关键词:壁画;环境艺术;透视 浮雕在空间状态上依附于某种载体,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也有三维的立体形态,但从整体上更具有二维的面状特性,适宜于特定角度欣赏。希尔德勃兰特的设想很好地说明浮雕观念的理论:在两块平行而置的玻璃板之间有一人像,它两侧的突出点恰好接触到玻璃板,这样人像占据了同一深度的空间,它的各个部分都安置在这一深度之中。透过玻璃从前面看人像被统一到一个单一的绘画平面中,存在于同一深度的层次中,每一形式都有使自己成为在这一层次可视的二维空间内的一幅平面图画并因此被理解为一幅平面图画的倾向。即使当人们认为玻璃板被移去时,那些接触到玻璃板的最外面的点仍然规定着共同的平面。现实世界中的空间是没有形状的,不存在具体的空间整体,是科学思维的抽象。我们所从事绘画的艺术空间不是实际空间的某个局部,而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体系,不论是二维还是三维的表现,都可以具有无限的扩展性、延续性、可塑性,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说:“让我们把整个空间想象为沉入了某些容器的一池清水,这样,就既限定了特定的水量,又不破坏包围着它们的连续的整体水的概念。”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物体便产生明暗关系,物体受光面为明部,物体背光的一面为暗部,光源角度越小投影越长,光源角度越大投影越短。光照产生的明暗、阴影和投影都是空间的特定现象。光的照射使浮雕的层次与形体能产生丰富的明暗效果,其照射的高度、角度和强度直接影响到浮雕的视觉效果。例如,古埃及浮雕壁画,由于地处撒哈拉沙漠,光照强烈,故其较少用高浮雕描述,而只是用深线刻画物体,在直射阳光下,仍然具有较强的清晰度和立体感。在浮雕壁画中模拟光线照射物体的光影变化,而描摹出景物立体感的明暗,这是一种虚拟的立体感,浮雕壁画中能成功表现出物象明暗的立体感是人类智慧长期积累的成就。巴黎世界民族艺术博物馆大型浮雕壁画就是最好的例证。栩栩如生的人物、动植物形象在光照下立体感格外强烈,整幅壁画气势恢宏,影像突出鲜明,不仅表现了物象之间的空间感,而且保持了极大的平面性,与建筑墙面有很好的协调关系。用线刻画物象的轮廓(最具代表性一面的轮廓)用概括简练或抽象的“线”将物体最具特征的形象鲜明清晰地刻画出来。浮雕壁画中两个物体的轮廓线相关,物体的重叠感才能被暗示出来。而那个在相交之后其轮廓线仍保存着连续状态的物体,总是被看成位于另一个物体的前面,每当一幅浮雕壁画的空间概念是依靠轮廓线进行确定,而不是依靠光暗和体积来确定的时候,重叠法则在决定物体在三维空间的前后深度感方面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就有特殊的价值。在古埃及浮雕壁画中,人物头部均为正侧面,而身体均为正面,即是为取其最具特征的视角,以鲜明地展示所表现的特点。企位的高低往往决定了浮雕的厚度与轮廓的虚实、强弱变化及其清晰度。企位的变化——高度与角度的变化,使在平底上突出的物体轮廓的明度及投影,产生了虚实、明暗、强弱的对比,使物体与物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形象从背影中凸出来而显得鲜明,形成清晰独立而又统一的形象。浮雕上的物体按一定比例压缩成扁平体,使一层层平面呈阶梯状与底面相呼应,由于透视规律使物体显得近大远小,因此按比例在浮雕上形成近厚远薄的规律,例如,古希腊巴特农神庙檐壁长卷式装饰浮雕带上十分真实地表现复杂的动态和多层次的重叠,压缩关系十分自然,又能保持完整的建筑感,虽然不是体积很厚的高浮雕,但由于沿轮廓起一定厚度的平台,而使影像有足够的清晰度。 在浮雕进行塑造物体立体的透视效果时,是对立体的物体进行形体空间压缩处理而构成形体上层次的叠压关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基培尔提和多那太罗等人的壁画浮雕作品就擅长以准确的焦点透视来构成画面的深远空间感。所有人物和景物不仅在轮廓上严格遵循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而且压缩程度也根据其位置的远近而不同,从而使他们的浮雕作品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散点透视即动点透视,是我国民族传统绘画所遵循的重要透视,动点透视不受视域的限制,不受焦点透视的约束,可将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有机组合到一起,也可以将不同时间看到的形象组织到一起,相当自由灵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8800e8d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