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能够具有一定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4.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教导学生热爱我国悠久辉煌的文化。 教学重点: 1.读懂、背诵这首词。 2.联想力、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它引动乡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它传送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它安慰游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的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它将围绕月亮向我们诉说什么。 这首词是苏轼在仕途失意的一个中秋之夜写下的。 (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1、“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什么? 2、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写此词之时,他正任密州太守,仕途失意贬官,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作者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这首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文下注解注意有关字词读音。 宫阙(què) 朱阁(gé) 绮户(qǐ ) 婵娟(chán juān) 2、学生齐读 3、 根据注解,疏通文句。 小序。重点词语讲解:达旦 子由 上阕。重点词语讲解:把 天上宫阙 何年 琼楼玉宇 不胜 清影 何似 下阕。重点词语讲解:朱阁 绮户 无眠 恨 何事 全 婵娟 。 四、诗词赏析。 (一)1学习小序,了解作者写作的时间与目的。 学生齐读小序。 思考问题:词的小序往往用来交代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在小序里作者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写作目的又是什么? 明确: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 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 苏轼和他弟弟七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他们两兄弟感情特别好。他们从小志同道合,在文学上珠联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为他哥哥赎罪。这足以证明他们兄弟情深。他们的书信往来也是非常频繁的。苏轼写给苏辙的诗歌多达104首,而苏辙给苏轼的诗歌更多,有130首。 3思考问题: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从小序中哪一字还可以看出作者还有其他目的? 明确:从“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 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写这首词的背景材料。 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在苏轼移任湖州的第三个月的一天,一位朝廷钦差为了要讨好王安石,把苏轼捉拿进京,指称他作诗讽刺新法,请皇上下令判他的罪。不久,苏轼就被送入狱中,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定为“讥讽政事”之罪。后受皇帝恩赐,判他流放黄州,免于一死。 明确:从背景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虽然苏轼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黄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说本词除了表达他怀念子由,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二)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 1、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 明确:上片望月 板书:上阕----望月(写景) 2、 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思考问题:联系背景材料,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可以先结合注释翻译上片再思考。 明确:“明月几时有”、“天上宫阙”、“琼楼玉宇”、“高处”等都是在写月亮。月亮在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更深的含义,代指朝廷。 让学生把“朝廷”代进上片,重新说说这段的意思。 明确:不知道朝廷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时候?我想乘风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问题:苏轼想回到朝廷吗?朝廷又如何呢?寒冷应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明确:寒冷,指的是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禁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怀念和失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为百姓造福。想通了,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此句体现了苏轼的豁达乐观以及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3、我们接着看词的下阕,第一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的? 承上启下 “转朱阁,低绮户” 是呈上,“照无眠”是启下 为什么无眠?(想念弟弟,不得志) 接着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什么语气的?(责备,埋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这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豁达) 齐读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味到了什么?(对他人的祝愿。) 婵娟是什么意思?(原指形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亲人之间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4、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板书:下阕----怀人(抒情) 5、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 明确:这首词上片写景,执着人生,下片抒情,善处人生,上下片内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 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板书: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三)过渡:刚才我们细细品味了一下词的意境,现在来纵观一下全词, 1.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2.哪些地方用到了想象?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 联想:由明月(月圆)-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叫联想 想象:创造出新的形象或意境叫想象。 板书: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宫阙 ——> 琼楼玉宇 五、小结: 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备受推崇。所谓“余词尽废。”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人生是一道风景,快乐是一种心境。春看桃,夏看柳,秋观菊,冬赏雪,月圆是诗,月缺是画。这首词中的那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用心细品的地方。 (板书)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联想: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 ——> 宫阙 ——> 琼楼玉宇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04d7fbce2f0066f53322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