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的特性(优缺点,以及网络政治利弊)5000字

时间:2023-01-14 22:00: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网络的特性

网络作为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作为工具,它一定会越来越好用,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网络也是交、资源共享的通道。互联网被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网络媒体新闻传播除具有三大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主要有: 一、即时性

即时性是网络新闻传播时效性强的形象表述。上世纪末,网络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就不断创造了发稿时效第一的记录。如:199958日清晨 550分(北京时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导弹袭击。国内新闻网站中第一个对此作出反应的是人民网。该网站 925分发布了使馆被炸的第一篇报道;1155分发布电话采访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的现场目击,报道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已殉职。中央电视台在12点的《新闻30分》中加以报道,新华社在午后才向新闻媒体发稿。近几年来,滚动快讯让网络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进一步体现。随着网络图文直播、音频直播和视频直播的出现,网络新闻的即时性日臻完美。网络媒体为凸现新闻时效性,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时甚至将新闻电头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即使是日常新闻报道,新闻内容页面一般都标注了精确到秒钟的发布时间,一些新闻列表的每个标题后也标注发布时间。 二、海量性

网络媒体可实行全天24小时发稿,人民网、新华网等新闻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等门户网站实行全天候发稿已有近10年时间。网络媒体的每日发稿量(包括条数和篇幅)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如新浪网仅新闻频道首页的新闻链接总量就高达80 0 多条,各栏目还源源不断地滚动播出新闻,发稿量可见一斑。点击打开任何一条网络新闻网页,呈现给读者的除该新闻的内容之外,还有关键词、相关新闻和新闻专题等链接,广为集纳追踪报道和相关信息,全面报道事件始末,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外延和背景资料,让读者充分享受新闻盛筵。除非人为清理或服务器在没有备份的情况下遭到破坏,理论上网络媒体所发稿件将以数字形式长期保存在资料存储容量巨大的服务器上。在这种意义上,网络媒体简直就是一个浩瀚的新闻数据库。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海量性,还体现在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及易复制、易存储等特点。谷歌、百度等专业搜索引擎及一些网站自有的检索工具,使网上查找新闻变得十分便捷。读者可以通过拷贝粘贴、下载、收藏、打印网页等方式复制、存储所需资料。 三、全球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报纸、广播和电视,是全球性的。“网络传播无国界”,网络传播空间理论上没有国家和地区的限制。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对境内外个别有害网站实施封锁(事实上通过代理服务器可突破封锁)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均可轻松浏览全球网站。1998年,美国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克林顿性丑闻”调查报告首先通过互联网公诸于世,著名网站YahooAOL等以最快时间转载,长达 4个多小时的克林顿供证录像视频在互联网上随后播出,斯塔尔报告的主要内容通过电子邮件广为传播,这一案例成为世界新闻传播史上史无前例的“第一次”。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全球性,在使一些网络媒体“走出国门”的同时,使一些目标受众为特定语种读者的网络媒体提升了全球影响力。如香港的星岛环球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等中文网站,纷纷跃入全球华人的视野范围内。 四、互动性

网络媒体新闻传播是媒体与受众、受众之间的多向性、互动性传播。互动性又称交互性,包含“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是网络媒体的特性和优势。网络论坛、讨论区、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IC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等,吸引着


大量网民积极参与传播信息、评论新闻、讨论新闻话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199959日,人民网开通“强烈抗议北约暴行BBS论坛”,不久改版为“强国论坛”,截至目前,已有482004人注册为该论坛用户,同时在线浏览人数最高达到209211人。近年来,网络论坛在“刘涌案”“孙志刚事件”“宝马撞人案”以及“虐猫女事件”等几起社会新闻事件上,发出了强大的声音,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多媒体性

网络所拥有的一大特性是多媒体性,它使网络媒体有能力在技术上实现多媒体传播。网络传播的多媒体性是指互联网络运用数字技术,兼容报纸、广播和电视多种媒体的传播手段,全面刺激受众的多种感官。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报道手段,使新闻更为直观、形象、生动,增加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冲击力。由于传统媒体只能实现单媒体传播,受众选择了什么媒体,就只能选择这个媒体所具有的传播方式,所以报纸、电视和广播一直处于一种“三分天下”的格局之中,彼此不能涵盖,而网络媒体集文本、声音、图像等传播形式于一体,这就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界限,使网络媒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不再有现实生活中传统媒体三足鼎立的势力划分。 六、新媒体特性

网络媒体既具有大众传播的优势,又兼具小(窄)众化、分众化传播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技术正把不同的媒体形态融合,体现了媒体变革最明显的特征。近年来,互联网融合报纸运作模式产生了网络报纸。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融合电台技术产生了网络电台,融合电视技术产生了网络电视台,融合移动通讯技术产生了网络/手机短信、手机网站,变革编辑理念和模式产生了博客,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层出不穷,异彩纷呈。根据香港互联网交易中心的纪录显示,2006年世界杯赛事期间,网上流量最高是午夜,到约凌晨五点流量便急剧下降,粗略估计,每晚约有三、四万部计算机上网看世界杯。湖南卫视节目《超级女声》连续两年不停地以P2P技术直播,上海文广传媒除了IPTV外,也广泛使用P2P技术。

同时由于网络的诸多特点,网络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政府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一种新型的政治现象:网络民主(Cyberdemocracy) ,又称“赛博民主”,也同时呈现在世界政治舞台。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对网络政治学的建立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研究网络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网络政治学(Cyberpolitics) 就应运而生,并为传统的政治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

网络政治所探讨的是:在网络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网络政治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的矛盾运动规律;其研究范畴主要有三个层面。它们是:第一,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政治问题:虚拟社区、虚拟政府、虚拟国家、网络权力等。第二,网络社会对人类政治生活的影响:网络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它正在改变政治民主的内容和形式;网络对国家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的挑战是严峻的;网络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是深刻的;网络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第三,网络社会的国家管理:指导人类通过创造新的政治结构和具体的政治操作,更好的利用网络发回人类对自己命运的创造力和控制力。

网络政治的特点,直接性:当今的民主制度,是一种代议制,由公民选举的“代表”来参政议政。而在网络政治中,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不需要再由别人来代表自己,他自己就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政治意见,并对政府的议案进行投票。因此,公民直接参政议政是网络政治的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平等性:平等在政治上表现为:一是人人都有参政议政的平等权利;二是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差别。网络对政治平等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网上,只要达到法律允许的参政条件,有条件上网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在网上,你的意见与政治家在网上的信息所取得的效应是一样的。盖茨认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优点之一是“虚拟平等”远比现实世界中的平等容易实现。在虚拟世界里,每个有条件上网的人的平等政治权利都得到了保障。便捷性:政治事件的发生,你的意见、政治家的态度以及政府决策和相关表决结果,这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活动和内容,在网络上是以光速传播的,因此政治活动变得非常迅速。廉价性:因特网的运行费用与商业电信公司提供的类似服务费用相比偏低。由于这个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从地区、国家或国际电信公司租用的专门线路进行信息传播,因此在向用户提供服务时,可以不受持续的时间或大量信息使用费用的限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38393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