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录陆游《后寓叹》行书四屏轴赏析 郑孝胥(1860—1938),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初名苏戡,字太夷,号苏龛、苏勘、苏堪、苏婿、苏庵、海藏、盟鸥榭、夜起庵主、海藏楼主人,室名止足斋、海藏楼。光绪八年(1882)举人,解元。光绪十五年(1889),任内阁中书。曾任驻日本公使馆书记官,东京领事,长崎领事。后历任广西边防大臣,上海中国公学校长,安徽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居上海鬻书自给。1930年,从溥仪任伪满洲国总理。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书法早年专攻颜、欧、苏,后研北碑,熔铸帖碑,超然于馆阁体之外,自成一格。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倡碑学派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独到的一面。工楷、隶,尤擅行楷。所作字勢偏长而苍劲朴茂。善画松,亦能诗,为诗坛“同光体”创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骖乘日记》、《孔教新编》等。 个人成就: 郑孝胥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郑孝胥的书法是近代书家中很有个性特点的一位。郑孝胥晚年因张静江引荐收南浔杨一萍为弟子,杨一萍亦以擅长行书著称。 郑孝胥早年学颜真卿和苏轼,后学魏碑,并参以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炼的风格。他很注意笔划间的轻重对比,比如此幅对联中“朋”、“镌”、“版”、“薇”等字即是。他的捺笔也很有趣,成一弯曲笔,酷似冰球运动员手中的冰球棒,凡此种种,都成了他书法中的特色,沙孟海对郑孝胥的评价较高,他说:“可以矫正赵之谦的飘泛,陶浚宣的板滞和李瑞清的颤笔的弊端的,只有郑孝胥了。他的作品,有精悍之色,又松秀之趣,活象他的诗,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评价很高。 上款人: 金绍坊(1890—1979),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字季言,号西崖。现代著名竹刻大师。毕业于上海圣芳济学院土木工程系。受其胞兄著名国画家金绍城(金城,字拱北)及二哥金绍堂(字仲廉,别号东溪)的艺术影响,转而对金石书画兴趣浓厚,并师金绍城学画、金绍堂学竹刻。后专攻竹刻,早夕奏刀,无间寒暑,悟性极高。竹刻不久便赶上并超出其仲兄的水平。同时,因金绍城的关系,与当时的书画界名流交往颇多,如吴湖帆、吴昌硕、王一亭、沈子培、张大千、赵叔孺、溥心畲、吴待秋、张石园、郭如庭、江寒汀等著名书画家,虚心同他们探讨,请他们为自己的刻件作画题诗,提高了艺术水平。雕刻的扇骨,臂搁、笔筒等独具风格,已卓然成家,跻身于艺坛。吴昌硕与其过从很密,成为忘年之交,1926年特为其题赠“锲不舍斋”。鉴赏收藏家庞虚斋对其竹刻给予很高的评价说:“独喜君家一门风雅,能书画者早已驰名海内,今西崖专精刻竹,不让昔之韩蛟门、杨龙石诸人专美于前矣。”今存世品较多,作品大部分精品均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有《东溪、西崖竹刻拓本合集》、《金西崖竹刻》拓本出版。 识文: 貂蝉未必出兜鍪,要是苍鹰忆下鞴。彭泽往归端为酒,轻车已老岂须侯?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于菟气食牛。会与高人期物外,摩挲铜狄灞陵秋。 款识: 陆剑南《后寓叹》,季言仁兄大人雅属,孝胥。 钤印: 郑氏孝胥(白),苏戡(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711593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