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丝行》原文 杜甫《白丝行》原文 《白丝行》作品介绍 《白丝行》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14首。此诗当是天宝十一二载间,客居京师而作。这首诗咏白丝实是感慨诗人自己:既要有所作为,又要保持自己洁白的品质。 《白丝行》原文 《白丝行》 作者:唐·杜甫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 象床玉手乱殷红,万草千花动凝碧。 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春天衣着为君舞,蛱蝶飞来黄鹂语。 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 君不见才士汲引难,恐惧弃捐忍羁旅。 《白丝行》注释 1、天宝十一二载(752-753 )间,客居京师所作。诗咏白丝,即墨子悲素丝之意。 2、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3、越罗:江浙一带的续罗。蜀锦:四lil的锦缎。金粟:尺子上表示分寸长度的星。 4、象床:即织机。象,全诗校:“一作牙。”玉手:指织女的手。乱殷红:经纬错综。 5、动凝碧:光彩闪烁。 6、“已悲”句:《墨子·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毕),则已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染:全诗校:“一作改。” 7、色相射:五色互映。 8、细意:精心。 9、宜:全诗校:“一作疑。” 10、轻:全诗校:“一作清。”污颜色:全诗校:“一作似微污,一作污不著,一作似颜色。” 11、何:全诗校:“一作相。” 12、才:全诗校:“一作志。” 13、羁旅:长久寄居异乡。 《白丝行》翻译 缫丝的时候希望它尽量长,而不在意它有多白净,越地的罗和蜀地的锦都要用镶有金粟的尺子来量(意为贵重)。络丝之后,用各种花草的染料将它染成美丽的颜色。这时已经因素净的质地被恣意染色而悲伤,但当它从织机上被剪下时仍然为它的华美而赞叹。 小心地将它熨得服贴平整,裁缝用它来制衣时将针线的痕迹都掩盖起来。春光明媚的时候穿着这样的衣服为了你翩然起舞,美好的样子引来蝴蝶围绕、黄鹂啼叫,连飞扬的柳絮和飘荡的柳枝似乎也含情意,衣裙随风摆动,轻柔随身。嫌薄汗和些许尘土污染了它的美丽,衣服打开来穿的时候还是新的,脱下来的时候已成了旧装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你不知道吧,那些有才华的人要被赏识有多么的困难,即使被起用了,又害怕哪一天会被弃置,这样的赏识对他们来说也是痛苦而又难熬的旅程啊! 《白丝行》讲解 此诗当是天宝十一二载间,客居京师而作,故末有忍羇旅之说,当依梁氏编次。师氏谓此诗乃讥窦怀贞。鹤云:怀贞亡于开元元年,公时才两岁,于年用不合。 《白丝行》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白丝行》繁体对照 缫絲須長不須白,越羅蜀褰鹚诔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46e83f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