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较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花语象征及花语因素体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较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花语象征及花语因素体现 摘要:花语,是以花来充当载体,并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花卉人的情感,使之用来表达人的语言与愿望的习俗。它离不开文化的孕育,也因之文化的差异而产生不同。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阐述,并举出实例,由此浅较花语所形成的不同意义以及花语在具体领域应用中的不同体现。 关键词:中西文化;花语;差异 1.前言 花卉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本身也开始被人们赋予越来越多的内涵。这些内涵经过一定的积累沉淀而变得更加丰富,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与花卉有关的独特习俗文化。而如今,也正是由于每个国家拥有着不同的文化源头,因此,花语在不同国家的象征意义也伴随着其文化开始产生不同,并由此形成独特的花语风俗。 2. 文化背景差异下的花语象征义 中国的花语习俗因古老的华夏文明中孕育而成。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 的思想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天”代表“道理”,“法则”。“天人合一”要顺应天命,遵循自然法则。古人认为,在世界的整体体系中,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小天地,因此人需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样的学说影响下,古人开始用自然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人格思想赋予在大自然的植物中。因此花卉也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为词人所用,并久而久之形成属于自己的“花语言”。梅、兰、竹、菊就是时常出现在诗句中的花意象,古人认为梅象征清傲高洁,坚强乐观,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兰象征气质高雅,高洁贤德,如“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竹象征高风亮节,虚心自持,如“高节志凌云,不敢当滕六”;菊象征高雅高洁,刚正不阿,如“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梅兰竹菊四种花意象在中国的诗歌中有着重要的象征地位,而这四种象征义在西方文化中却少有提及。 反观西方,由于受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以“玫瑰”,“百合”等为代表的花语象征也同样具有其独特性。在西方,玫瑰的花语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名叫罗丹斯的美丽少女由于无数追求者的太过狂热,而躲避到了朋友狄安娜的神庙中。可狄安娜却因此开始妒忌起罗丹斯,于是她一气之下将罗丹斯变成了玫瑰花,将她的追求者变成了玫瑰花刺,由此酿成了一场悲剧。受到此传说的影响,在西方,玫瑰象征着血、死亡,这则与中国玫瑰所象征的爱情,浪漫区别开来。 3.宗教背景差异下的花语象征义分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到“儒”“释”“道”宗教思想的影响十分深远。与此同时,在西方文化中,则是基督教,《圣经》中的思想占据着相同的中心位置。在中国,古人云:“莲,出淤泥而不染。”而莲花的这一独特品行恰好与佛教所宣扬的理念相吻合。据《佛说阿弥陀经》中记载:“人类生活的尘世为娑婆世界,亦被称为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既生于浊世,难免不被所污,然而佛心恳切,常以“莲花”譬喻,警醒世人。”因此莲花历来被尊称为是佛教的象征之花,拥有高洁清廉的象征义,在中国具有极高的地位。而在西方的著作《圣经》中,却对莲花很少提及,并不似佛教将莲花处于中心地位。且在西方,莲花的象征是“爱已疏远”,这与其在中国的意义相差甚远,西方的情侣们都十分忌讳在情人节收到莲花,认为这是“分手的前兆”。 4.中外文化差异下花语因素在送花礼仪习俗中的体现 随着花卉自身的发展,花卉所代表的象征义也渐渐开始作为一种载体应用到人们日常的礼仪行为中。而在此基础上,由于中外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花卉象征义的区别,也体现在了具体的花语礼仪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十分尊贵的颜色,拥有“帝王之色” 的称号,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场合中,也喜爱赠送以黄色为载体的花卉。例如在朋友聚会中,赠送给朋友黄玫瑰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在清明扫墓时,携带一束黄色的菊花象征着对已故之人的思念和追悼。而不仅仅颜色伴随着花语具有独特的用处,送花的数目在中国来说也具有特别的意义。中国人认为好事成双,因此送花数目在中国来说,不仅是越多越好,还尤其以双数为佳。例如赠送情人双数玫瑰,赠送母亲双数康乃馨都更加表达了赠花者的双重甚至是多重的美好祝福。 但在西方,伴随着不同文化的影响,其送花的颜色、数目都与中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中国受到尊崇的黄色鲜花,则不适合送给西方人,在西方人眼中,黄色暗含断交之意。例如在俄罗斯,黄色的蔷薇花就代表着不祥的征兆,拥有“绝交”“不吉利”的灰色寓意。而在中国不常使用到的白色,在西方人眼中确是纯洁的象征。例如在德国,象征爱情的白色玫瑰是赠送给情人礼品中的不二之选。而在送花数目方面,西方也与中国不同,他们并不以送花数目更多为最佳,也并不以双数为吉祥的寓意。例如在瑞士,不可送3枝鲜花给情人,因为“3”在瑞士是不吉利的象征;在俄罗斯,送朋友花卉应该送奇数的花而不是偶数,因为偶数的花在俄罗斯用来吊唁,有不吉利的寓意。由此可见,送花习俗正是在花语的基础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5.结语 由此可知,文化对花语习俗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时代的脚步不停,文化的内涵也也将愈来丰富,而花语习俗也会进一步发展。因此,花语习俗的研究是无止境的,它伴随时间发展,熔铸于特定的时代之中,使得时代的花语都拥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花语特色。 参考文献: [1]孙华燕.隐喻视角下中西方花语的对比[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05):150-152. [2]贾军,卓丽环.花语综议[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03):54-57. [3]仇映雪.《红楼梦》中的人物花语[J].文学教育(上),2019(02):127-129. [4]张秀清.花语·花境——花卉题材在中国画和西方油画作品中的浅要比较[J].大众文艺,2010(02):7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571a9d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