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写杜甫忧国忧民 作为杜甫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意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最有代表性的诗篇之一。这首《再别康桥》中他第一次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融进了自己心中的这片土地,也让他成为一个更富有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又是一个爱家爱民的人,不仅亲自为母亲守丧,还在自己患病时为其提供医疗条件。“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穷且益坚兮图社稷”(《战国策·齐策》)这句话出自杜甫《后出塞》诗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杜甫对国家前途和社会生活的担忧与忧虑。这首诗表现出杜甫对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及民众疾苦的深刻认识以及其与人民休戚与共、患难与共的深厚感情。今年是杜甫诞辰690周年,中国文艺出版社与河南省华文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以第一人称写杜甫”大型丛书——《杜甫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指导下,这套丛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深度解读揭示出诗圣伟大人格背后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精神力量。 一、真实再现杜甫诗中的家国情怀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杜甫的诗歌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内容上追求平实与朴实。二是情感上追求忧国忧民和悲天悯人。《杜甫全集》全面展示了杜甫早期创作的风格特色,尤其是《春望》和《登高》两首古诗词及其艺术特点等文献资料方面,都呈现了比较完整且精准地再现了杜甫诗歌创作历程和丰富内涵。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之一。《杜工部集》共收录了他所写诗词共计80余首,这些诗歌大都反映了杜甫忧国忧民、命运多舛等内心情绪。在这本《集》中可以看到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悲天悯人情感非常丰富的诗人,他对时局变化、民生疾苦高度关注,表现了鲜明的爱国思想和家国情怀;在政治方面也关心国家命运,展现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以及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而不懈努力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这不仅体现出了他忧国患民的情怀,也是唐代文人中真正具有担当精神者所特有的优秀品质。 二、深入解读杜甫一生的社会实践与文化活动 杜甫一生中作诗4000余首,绝大部分为生活所迫而创作,但在诗中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华。从其出生到逝世,他不仅从事诗中的各种描写民间疾苦和社会生活的描写,还经常投身于各个文化领域当中。李白是杜甫的主要读者,也是重要精神领袖;杜甫是《诗史》的主要读者之一。所以,本书以作者所处时代与其创作生涯为背景来深入解读杜甫一生及其所代表的时代与文化形象。其中“杜工部”、“杜诗”两卷被誉为《杜甫全集》中最具影响力、最受瞩目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全集》第三卷《李杜文章集·诗字义》是研究杜甫一生的重要著作,收录了760首诗(包括七绝)和590多篇文章;所收作品不仅有诗歌、游记、志怪、杂文以及杂剧等文艺形式,而且有大量与当时时代潮流相连为当时人熟知及喜爱的诗歌作品。这本书不仅对“杜工部”、“杜诗”进行了考证,还选取诗人对古代社会生活以及文学创作所作评论或意见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并从诗史角度诠释了杜甫一生所经历的社会思想和文化活动。 三、以新时代精神建构杜甫的伟大人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也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当代中国建设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而当今时代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呈现出来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第一人称写杜甫”大型丛书对杜甫进行了全面、深刻而系统地写作和解读后,不仅揭示出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竭诚奉献、博大胸怀和广阔胸襟,也展现出了他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一个伟大诗人的人格转变。《杜甫全集》编纂过程中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以诗圣为中心写作使作品呈现出新旧交融的时代特色。第二,从作者传记到生平传记、年谱、传记文学等多种形式上体现了新时代文化建构要求和文化传承关系。第三,从文化生产到文化消费及文化传承关系的变迁中再现他与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情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87c84d75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