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1 “好的文字终是能突破喧嚣的尘土,成为一股清冽的甘泉去涤荡人心”。李娟的文字很好地证明了这句话。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朋友推荐的。刚看到书名,觉得无非就是写哪片田野上的向日葵地,或是向日葵所寓意的阳光、美好,以及诗和远方。一开始颇有“走马观花”之意,后来发现,这本书给人的惊喜可不止一点。 这本书中的向日葵,代表的是孤独的等待和农耕的艰辛。李娟用自己坚韧、温暖又积极乐观、充满力量的文字,描述了十年前与家人在遥远的阿勒泰戈壁种植向日葵的往事。她笔下的人与事物都跃然纸上。勤劳能干、努力向上的妈妈;颠沛流离终究回不到那片土地,一直在“等待”中的外婆;温柔的小赛虎;爱偷鞋子的丑丑;许许多多嘈杂的小动物;只有一个近乎破烂的顶和一些零零散散的锅碗瓢盆组成的房子;还有那片明明已经日渐繁盛,却还是被鹅喉羚毁了的九十亩向日葵地……很贫苦的生活,除却一丝苦涩之外,更多的,却是生动、坚韧和丰盛。 而在这丰盛又有趣的农耕生活里,还有着那无穷无尽的等待,像是要吞噬万物的怪兽。妈妈等待水去灌溉那片向日葵地,等待向日葵的绽放;狗狗等待远去而归的妈妈;高龄多病的外婆在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待孩子的归来,却也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死亡……李娟姐姐也在书中写道:“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可能是跟外婆最亲,也可能是李娟姐姐笔下的人物故事很生动,书中外婆的等待,让我感动,也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 外婆的一生似乎也在等待中度过。她的前半生,等待外公来爱她,等待孩子的长大。等待终于不用过那种天还未亮就出门割小麦,晚上只有月亮陪伴她归来的日子。而这一切都还没完全结束,外婆又要开始新的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婆的风湿也越来越严重,腿变得不利索起来。她就只能在家里等天黑,又等天亮。等同辈们离开,最后也等自己离开。外公去世后,孩子们也逐渐长大远走高飞,外婆孤身一人守在那间青瓦老屋,却也始终坚信着“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她一直都等待着美好的事物,当然更多的,是等待我的归来。 从小就跟在外婆的身旁,我是她一手带大的。外婆会尽一切所能的把她尝尽一生后沉淀下来的道理讲给我听。在我上小学便离开外婆家时,外婆也没说什么,只是扶着门沿,开玩笑似地说了句:“囡囡常回来看看,别让外婆等太久,外婆会孤独的啊……”我不以为然,也不知道“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所以很少回去看她。看完这本书后回头想想,真的很可惜当初自己年纪小,不懂那小小花招后的一片柔情。 偶尔回去一趟,外婆无穷无尽的等待也终于有了一个突破。一见我回来,外婆可高兴了。我嗜甜如命,每次我回去,外婆都会给我熬糖。她不顾及自己腿脚的不便,走到厨房去。一口大锅放进装满的水,把白糖放入锅里开始搅。可不能闲着不搅,不搅的话就会熬糊了!慢慢地搅,也慢慢地等待。慢慢的水浅下去,待锅里稠了。甜腻的香气便氤氲开来,馋坏了我。外婆用两根筷子搅了搅,我的小舌头一卷,又热又软,筷子上的甜晶莹透明,甜到了我的胃,更甜到了我的心。 没过多久我就走了,穿鞋时,外婆总是唠叨:“那么早就走了啊……”“嗯回家写作业……” 长大后才发现,年少时外婆口中的“孤独”与“等待”,是有着多深的含义——“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走兽,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口,人情味十足。而孩童瓜果飞虫自然热闹,都与自己在乎的人无关,这就叫孤独。外婆在孤独中等待,又在等待中孤独着。而外婆却愿意这样等待我一辈子。 《遥远的向日葵地》的等待,或许是万物共通的等待。那份等待“洒落”在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也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像我的外婆那样,她一直等待着我的归来,那份等待,无比盛大,却也尝尽孤独。 “现实生活就像她描述向日葵一样,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关于“等待”这个词,可能听说过最多的是“等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其实不然,等待这个词,满满都是孤独与苦涩。 但幸好,这本书就如北斗,闪耀在我的人生中。没有人会喜欢孤独和等待。让爱你和你爱的人少一些等待。把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放入心间。毕竟人非神明,不可能活一世就该有一世的“等待”与敞亮。而愿意等待你的人,必定是珍惜你的人。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感2 生活在阿勒泰乌伦古河岸的李娟一家,靠着种植向日葵为生,承包者彼此间离得都比较远,李娟家直接支了一个蒙古包,在葵花地边的空地上,养着鸡鸭鹅兔狗,每天的生活就是照看着一百亩地,生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空荡。 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李娟记录了她们朴素的生活细节,比如: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和小狗赛虎,还有整日悠闲行走的鸡鸭鹅群,以及她家日夜守护的最大财产——向日葵地。 李娟的母亲是一个对向日葵地赤身相迎、肝胆相照的女人,在那片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上,万物寂静,母亲却在冷漠、尘土飞扬的北疆一角种起了向日葵。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0b5ce0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