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描写的格式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语言描写的格式。说到语言描写,很多同学就会说谁谁谁说什么什么什么,这样的语言描写,似乎形成了固定的呆板格式,谁谁说谁谁问,让人读后如饮一杯白开水一般无味,不能一起阅读的兴趣。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不会显得呆板,显得无味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下面几个片段。 例1:他掏出那一巴掌长的旱烟袋,点着一锅旱烟,香喷喷地吸着,独自笑眯眯地说:“这地方嘛,又清静,又宽敞。”《梁生宝买稻种》 (老师划出动作神态的词语:我们发现这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画面,有动作有神态。) 2.“没啥!”李爷爷稳了稳身子,回过头来,笑了笑说。《我的爷爷》 3.父亲从怀里摸出一只破钱包,取出三十元,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递给我说:“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这三十元钱给你买双鞋吧!” (老师划出 摸出 摩了摩 递,大家看到了,,他也是和动作结合了起来,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不是谁说谁说。而且提示语的位置怎么样,也发生了变化呢?提示语是什么?提示语就是提示这句话是谁说。) 一. 提示语在前(用冒号) 例1:我气得哭了起来。他们见状,愣了一下,徐明明边退边说:“哇,掉金豆豆了,形势不妙,我们溜吧!”于是一哄而散。我却得意地抬起头来:“哼,这群胆大包天的调皮分子,其实也有胆小如鼠的时候。” (这句话出现几个人说话啊?对了,一个是。。。一个是。。。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不同样子。先强调怎么说的,再摆出说出的是什么话。这样是强调了说话是的样子,强调了提示语部分。 有强调提示语内容之意,这边的原文,分别强调了话语是徐明明“边退边说”和“我”“得意”地说。 这是第一种情况, 二. 提示语在后(用句号) 例2:我急忙丢下书包,向内屋跑去。“是锋儿回来了吧?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你今天就回来了!”我一进内屋,母亲正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妈……”我不知说什么才好。“那双棉鞋合脚吗?脚没冻着吧?”没等我坐下,母亲就急切地问。 这句话是说的啊?是母亲说的吧?我见到母亲了吗?没有对吧?这种叫做先闻其声。先听到声音,才见到了人,也可以用这种形式。 有强调人物语言之意,多用于人物接话很快的对话中,也可以用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描写中。例2中,母亲的前一段话是在“我”还没有见到她本人就开始说了;后一段话讲话语前置,通过强调其话语突出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三. 提示语在中间(用逗号) 例3.“班长,我一个人扫这么大块地方,来不及的。”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她们仨才擦一块黑板……”“怎么,不服从我分配?”我向她投去轻视的目光,“到底你是班长,还是我是班长?任务该谁分派呀?哼!” 这是不是提示语在中间了?老师划出“周玲委屈地嘟囔道”,周玲先说了一段话,后面后说到了一段话。有时候说话的中间有停顿的时候,可以用这种形式。或者是有意停一停,让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这。 常用来表明人物在说话中有了停顿后,听话者这才注意起说话人的相关情况(如说话时的动作、神态、音量等),然后又接着听其言。有时也说明说话之间有了较长的停顿,或叙述者有意用这种形式强调人物的前半部分话语。比如例3就有强调周玲嫌任务过重和我 批评她不听分配。 四. 省略提示语。 例4:老爸拿出一个奇怪的仪器,弟弟惊奇地问:“爸爸,这是什么?”“我知道,我知道!”我抢着说,“是‘追踪器’!”“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别慌。”爸爸拿起电话,“喂,老张啊,你在哪里?”“我……我…….”“别急,慢慢说吧。为,听见了吗?” 这边是不是把很多个提示语省略掉了?如果加上我说弟弟说爸爸说老张说会不会显得太啰嗦了,而且太呆板了?在这种对话特别快,而且我们在前边已经知道是谁,不会搞混是谁说话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可以省略掉提示语啊? 这些话中,有些话没有直接点明说话者,但读者根据上下文理解完全清楚话出自何人之口:。。。。。。真的呀?爸快点显示,快点! 是弟弟在说,其中的爸 一词即已暗示;我,。。,我,。。是老张在回话,因为上下文中 老张啊 即已明示。这样安排使行文简洁明快。 好了,那今天语言描写的四种形式就已经全部介绍啦,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使用,最好是把这四种综合去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1f74c5fab069dc502201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