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兰容若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纳兰容若,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容若这名字风光旖旎,教人惊艳:胸纳幽兰,神容略若。一吟此名,浊世才子翩翩风貌,历历眼前。 纳兰容若诞于清顺治十一年,正黄旗人,其祖于清初从龙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 纳兰容若著有《通志堂文集》二十卷,但大的的成就是在词上。他的词清新婉丽,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家词话和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赞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有此为证: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中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要知《春明外史》是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通俗小说,若非大多数人都知道此典何意,张先生是不会这样写的。 可是现在除了研究人员,好像知道纳兰的人很少了。我曾跟一个在读中文系大四(本科)的朋友谈到“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她摇头表示没听说过这个。我只好这么解说纳兰的身份:还记得陈道明演的那电视剧《康熙大帝》吗?还记得里头有个奸相明珠吗?——纳兰性德就是明珠的儿子! 经我这么一说,她便恍然。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不知道一个“以词独步300年”的大词人,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课本的问题——课本根本不选也不介绍纳兰性德的词。一直以来我们的课本只重视被选诗文的“思想价值”,看其有没有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有没有抨击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等等。有一首诗大家一定记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其实只是二流诗人的二流作品,却只因具有那种“思想价值”,居然成了小学课本的保留节目,就连那些纯咏山水的诗文,在分析其“中心思想”时也硬要套上“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套子。实际上李白杜甫们在面对“大好河山”诗兴大发之际,未必想得到这是“祖国的”。 而纳兰容若的词,或写爱情或写友情,根本没有哪一首批评上层建筑,也没有哪一首关心劳苦大众,就连他那些描写边塞风光的词,也因笼罩着思乡怀人之愁郁,套不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套子。 所以,当代每个选本在评论纳兰词时都要说些“内容单薄狭窄”、“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在当代人编的书里,纳兰与纳兰词成了文学史的花边,成了可有可无的一抹闲笔。 其实,文学艺术是不该从阶级的角度来分高下的。正如“境界无大小”(王国维语),“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与“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都是同样的绝纱的境界,思想感情也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是真挚美好的感晴,不管是抒写爱情友情还是抨击统治阶级,都应拥有同样的地位。 梁羽生钟爱纳兰容若,在他的小说《七剑下天山》中把纳兰写成一位“丰神如玉,潇洒如天上仙人”的俊朗少年,正如清人惮挽纳兰之诗句“销魂绝代佳公子”。最近香港大导演徐克把《七剑下天山》拍成了电影,书中的纳兰公子很可能由偶像男星饰演。从影视角度来看,纳兰大有挖掘价值:又是皇帝宠臣、宰相公子,又是俊美痴情、文武双全,想拿来拍清宫秘史戏、武打爱情戏都是上佳戏料,可怎么一直没人动纳兰的脑筋呢?——这回可好了!纳兰容若有可能借着徐克大导演的东风而再次名闻天下。性德若地下有灵,料也会乐不可支了。 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①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为避太子讳始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年少聪颖过人,工诗文、擅骑射,文武全才,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十二岁时参加了殿试,得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但他并没有如愿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而是受到皇帝的赏识留在身边伴驾,授予三等侍卫官职,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在旁人眼里,这种“皇恩眷顾”是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纳兰性德的文人气质及其对汉文化的向往是与这种赳赳武夫的差事大相径庭的,本来就淡薄门第利禄的他并不以为然。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所称落落难合者”②,这些不肯悦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纳兰性德多情而不滥情,伤情而不绝情,爱情因而成为他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③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④尽管后来继娶官氏,并且有副室颜氏陪伴,可是亡妻的影子总也不能从他的生活中消失,有学者甚至认为纳兰词风为之而变。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⑤可惜她在与纳兰性德相处一年之后,纳兰性德就去世了,这段短暂的爱情又以悲剧告终。纳兰性德作为一代风流才子,他的爱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乐道,也有捕风捉影的各种市井流言,最为盛传的是表妹入宫一事,但终不可考。 纳兰性德因“寒疾”,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一岁。在逝世的前七日,他还在渌水亭设宴(现宋庆龄故居南楼前)“集南北之名流,咏中庭之双树”,⑥却没有想到这次咏夜合花,竟然成了他的绝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e7c615f18583d0496459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