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心得笔记 《中国诗词大会》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诗词文化类节目,但对我来说却是个意义不同寻常的节目,因为从小组的一起探究中发现其实它并不像表面那样光是好看,好玩,吸引人,背后则是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和对诗词文化类节目的大胆探索,不敢说它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可以说开了原创类诗词文化节目的先河,当时刚出来的时候这个节目并不是很吸引我,但是通过小组的研究之后,却发现原创还是蛮难的,既要兼顾社会影响,又要迎合大众的不同的口味需求,正所谓“众口难调”,可谓难度巨大,于是小组结合本课程开始了对于《中国诗词大会》原创IP的开发,以探讨他的成功之处。 《中国诗词大会》是将中国诗词文化和电视节目融合的一档新媒体综艺节目,其收视率超越了同时间段的各卫视知名娱乐节目。而这些饱含中国历史文化的节目,在电视节目娱乐空虚的情况下,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也佐证了市场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巨大需求,因此对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稀有艺术价值和产品价值这一庞大的文化IP进行了深挖。中国人对于诗词的接触大都是以小学《唐诗三百首》为文化启蒙,对于诗词类的文化节目本身就具有亲和力长久以来对于诗词文化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这同时也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成功的原因奠定了一个群众基础,也使得IP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以IP的角度来说,《中国诗词大会》本身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粉丝,这些流量足以带动节目的收视率的增长,并为其进行宣传,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最考验的就是制作人的能力了,作为一个原创类诗词文化类节目是没有前车之鉴的,但是节目报名人数从第一季的3万人壮大到30万人。央视综合频道10场首播平均收视率为1.28%,平均上星排名(所有上星频道同时期播出的各类节目排名)第3位。足以见其制作能力是很惊人的,最起码过了大众这一关,《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节目关键词,即“重温”。重温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词。第二季节目的关键词是“唤醒”。唤醒了全国人民对于诗词的记忆与热爱。第三季节目的关键词是“深挖”。即把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与人的关系。第四季节目的关键词是“惊喜。让诗词内涵真切地跟当下生活产生关联,跟每一个人产生关联。可见《中国诗词大会》其制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一季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循序渐进,待国人重拾诗词文化的种子,毕竟一口吃不了大胖子。精心的制作经受住了观众的考验,尤其是赛制和形式的创新以科技结合,在借用科技技术的基础上还原飞花令的真实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观众的浸入式体验尤为深刻。不至于视觉疲劳。主持人深厚的文化功底从一开始就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样更不失为一场文化盛宴,每一期节目的开始,她都能引用不同的诗词作为开场白,率先激发观众的诗心;面对选手的遗憾离场,她可以用“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作为结束语送给选手也送给观众;在那些真情流露的感人时刻,以往气质如兰的董卿也会流下泪水。当然一个节目的成功肯定是多方面的,在浮躁的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追求,《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让人们重拾一颗单纯的诗心,不求其他,只安静的品一首诗,享受片刻的宁静。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诗词大会》选取的诗词接近于各个阶层的受众知识面,不会产生受众断层,这就使得节目在很大一部分上能吸引不同人群的关注度。《中国诗词大会》坚持传播正能量,为展现年轻一代理想情怀提供好的平台,让“我们都是追梦人”的时代主题更具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国民的一档好节目。更成为了点燃国人诗词文化的火种,我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节目突出重围,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希望《中国诗词大会》能探索出一条成熟的适合国人的文化IP开发之路,IP的影响力尤为深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IP亦如此。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2f79c2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