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与诗词 中国是首先驯化和饲养桑蚕的国家,在栽桑、养蚕、缫丝、织绸上的巨大成就,不仅是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伟大贡献,更不愧为精神文明的东方艺术之花。我国的蚕丝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珍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一颗灿烂明珠。我国蚕文化内涵丰富,融诗词、书汉、绘画为一体,集各类丝绸服饰为一堂,丰富多彩,富丽堂皇。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故乡,又是源远流长的诗国。蚕业生产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物质生产活动,必然在诗词等文学作品得以反映。在古典诗词里有不少作品是以蚕业为题材的。有的反映了蚕业的发展进程和技术水平;有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有的抒发了爱国思想,诉说了人生哀乐的遭遇等。蚕业诗词最早可追溯到2600年前的《诗经》,在《诗经》305篇诗歌中,与蚕桑有关的就有27篇,如:"蚕月条桑,取彼斧斤,以伐远扬,猗彼女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魏风·十亩之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魏风·氓)等从《诗经》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黄河流域蚕业生产已相当普遍,丝和丝织品已十分广泛。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汉代蚕业进一步发展,汉代乐府诗中有一首名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唐代是我国蚕业和诗歌兴盛时期,据对《全唐诗》的初步统计,反映与蚕业有关的诗多达490多首。在这些诗里,有反映田园风光、蚕业分布的:"幽冀桑始绿,洛阳蚕欲老"(崔颢《赠轻车》),有诉说蚕农悲惨生活的:"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浸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唐彦谦《采桑女》)。也有哀叹爱情悲剧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多的是揭露统治阶级催税逼租,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白居易在《重赋》一诗中,揭露统治阶级"缯布如山积,丝絮似云屯"的奢侈生活,而劳动人民处于"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的悲惨境地。在《杜陵叟》一诗词中为农民发出了"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为何?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的强烈呼声。 宋代以后,江、浙成为全国蚕丝业中心,这在许多诗人的诗中得到反映,南宋江苏诗人范成大真实描写了家乡的蚕桑生产,如:"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呜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照田蚕行)。诗人戴复在《织妇叹》一诗中描述了家乡浙江黄岩"春茧成丝复得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的情景,爱国诗人陆游写了许多反映当时农村生活的优秀诗篇,其中与蚕业有关的的诗117首,其中有:"洲中未种千头桔,宅畔先栽百本桑"、"郁郁林间桑椹紫,茫茫水面稻苗青""蚕收户户缫白丝,麦熟村村捣麦香"等,描绘了当时浙江农村粮桑并茂,蚕业兴旺的生动景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5ab405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