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墩故城遗址位于克里雅河下游的沙漠中,即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大河乡境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瑞典人斯文·赫定发现。喀拉墩,维吾尔语,意即“黑沙包”,因古城边上有两座高达20米的红柳沙包而得名。 从出土文物看,古城活动主要在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是当时于阗国境内“小城数十”中的城堡之一。以后逐渐沦入沙漠。遗址距现在绿洲居民点300公里以外,由此可推知沙漠南侵及绿洲变迁情况。 喀拉墩古城内有中国最早的佛寺遗迹,它们是经典的“回”字形,佛像在回形的中央,信徒们沿走廊旋转礼拜,回形的 墙壁上绘满了壁画。古城堡平面呈方形,边长75米、残高约8米。遗址群的核心部分,是一座胡杨木制作的木构城堡建筑。城中有汉晋时代的佛殿、魏晋时期的佛寺佛塔。 城墙系用一层树枝、一层泥土交相垒筑,极耐风蚀。东城墙偏北段有门道。古城酉南、东北有六区建筑群及一处古窑址。曾发现较多夹沙陶片,也有汉五株钱。建国后在这里的古墓发掘到南北朝时期的蓝白印花棉布和褡裢布。南郊有小铁刀、箭镞、铁剑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d8128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