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意义 【摘要】: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封建帝制,打开了进步的闸门,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辛亥革命是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的领导者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伟人孙中山。从历史发展规律来看,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辛亥革命功不可没。 【关键词】:孙中山 辛亥革命 意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会长周铁农接受采访时指出:百年辛亥,不朽中山。[1] 孙中山辛亥革命前亲身实践着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对传统文化中不合时代潮流的部分进行猛烈的批判。13岁之前, 在家乡读书期间,孙中山就对村中富户蓄奴、卖儿、溺婴、娶妾、缠足、拜神像等传统没落旧俗表现愤慨[2] 。之后在檀香山,又带领好友破坏神像,都显露了孙童年批判封建落后意识的趋向。这对他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从孙中山文化思想的脉络考察,前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肯定,虽其民族主义思想并未完全从传统转向近代,不自觉地践行中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并非仅仅是一种符号概念的运用, 目的是想借用传统民族主义习性资源“反满”;在革命过程中,其自觉性地宣称学习“深得三代之遗风” 之西政,是为建立“复三代之规” 之共和国等,真诚的崇古性与利诱的模糊性达到了内在的统一。[3]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虽说孙中山具有明确的反清革命思想,但他并不是天生的革命家,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 孙中山以其首创民国的丰功伟绩和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这是国人众所周知之事。[4孙中山的领袖地位是靠他适乎潮流的三民主义纲领、爱国如命的救卧啼沐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树立起来的。从1894年成立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兴中会,到1905年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再到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从事推翻清廷的民主革命运动有16年时间,他的人望无人能比。 与其他革命先驱相比,孙中山最杰出的地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他组建了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同盟会,制定了《军政府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革命方略》,并决定在国内外建立支部和分会,政党的章程和组织细则都有;其次,他是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的第一人,也就是1905年《民报》发刊词中揭集的“三民主义”;再次,他提出了具体的革命策略,就是用武装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国。 下面浅谈辛亥革命的影响: 第一,对经济的影响。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袁伟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总结辛亥革命的得与失,他认为辛亥革命后,整个经济发展相当快,从一些数字钟可以看出。19世纪末,全国的财政收人大约在8000万两左右。到1911年,其预算为3亿两,因为革命风暴的影响没有完全实现,实际为2.6亿两,1912年到1920年,工业发展年平均速度是13.8%。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当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5] 第二,对思想文化的影响。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在思想领域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而在思想文化领域,辛亥革命之后,公民的自由逐步得到扩大,在言论、思想上的束缚被打破。清末宪政的时候,朝廷还是力图压制言论自由,压制集会结社的自由,但是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公民的自由逐步得到扩大。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成立,思想文化方面的束缚就打破了。它的主要表现有两点:民主精神高涨,思想得到很大解放。先说前一点:民主精神高涨。民主意识的前提是民众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只有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他的话便是“金口玉言”;国家大事只能由他作决断,称做“乾纲独断”。老百姓被称为“子民”,根本没有参与国家决策的权利。戊戌维新运动时的公车上书算得是轰动一时的大事,但上书的只是一小批已有举人功名的士大夫,由于都察院拒绝代奏没能送达朝廷,并且在上书中处处把“忠君”和“爱国”看成一回事。现在叫“民国”了,孙中山先生指出《临时约法》中一定要写上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 第三,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随即发布文告,宣布“永久建立共和政体,与世界列强并峙于太平洋之上,而共享万国和平之福”。不久,就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中华民国鄂州约法》以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制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地区性资产阶级民主立法,为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制订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供了范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784c9dd0d233d4b04e6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