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秋天的诗句——《满江红·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原文 惨结秋阴,西风送、霏霏雨湿。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但一抹、寒青有无中,遥山色。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须信道消忧除是酒,奈酒行有尽情无极。便挽取、长江入尊罍,浇胸臆。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鉴赏 此次赵鼎渡江至建康,就是为赵构下一步定都江南作准备的。因此他泊舟仪真(今江苏仪征)江口写的这首词,也可说是此后南宋爱国词的先声。建炎元年十一月,赵构至扬州。建炎三年二月,赵构渡江至临安、建康,都是赵鼎此词以后发生的事。仪真长江北岸,宋时为真州,是江淮南下至建康与两渐的军事要冲与转运中心。泊舟仪真正是赵鼎渡江的前夕。赵鼎还写了一部三卷《建炎笔录》,记录赵构渡江后建立宋朝的经过,起自建炎三年正月,可惜 丁未九月南渡 这一段没有写入。 这首词所写是宋室南渡前夕的形势和宋皇室的心情。词以 惨 1 字发调,暗示着作者风雨渡江中对时局前途的忧虑。开头三句,不是通常的悲秋情调,而是当前的时令景色表现了北宋沦亡、中原丧乱的时代气氛。 惨结秋阴 ,这秋季惨淡的阴云四布于寒空,也笼罩了作者悲凉的心头。 凄望眼,征鸿几字,暮投沙碛 。这三句既是深秋时分的江头情景,也是借雁自喻,也就是以北雁南飞暗喻自己此时的去国离乡,仓皇南渡。 沙碛 二字,暗含满眼荒寒。 试问乡关何处是,水云浩荡迷南北 ,这两句词用唐崔颢《黄鹤楼》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迷 字点出心境,此时词人目断心迷,南北莫辨,有茫然无适之感。上片末两句化自《汉江临泛》诗 山色有无中 ,和秦观《泗州东城晚望》诗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但词中 遥山 之 青 加以 寒 字,变成了 寒青 ,这也是望眼凄迷所致吧。回望淮水诸山,告别中原,词人无限依恋的情意,溢于言表。 此词上片写景,极写南渡路途凄惨。下片抒情,就以 放笔为直干 的写法,抒发作者国难当前时的忧虑之情。 天涯路,江上客。肠欲断,头应白。空搔首兴叹,暮年离拆。 建炎元年,赵鼎不过四十三岁,正委以重任,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头白?这是因为去年汴京失守,二帝蒙尘;当前家人分别,南北暌隔,再加上时局艰危,前途未卜,这些不能不使他肠断而头白了。 须信道 两句有两个衬字,按照词律,这两句是七字句,则 须 字(或 道 字)和 奈 字是衬字。此词下片极言亡国之恨无穷,根本不是借酒消愁所能消除得了,除非万里长江的滚滚洪流入酒杯,满怀积闷或许可以冲洗一番。结句把郁结心头的国家民族之深忧,同眼前滔滔不绝的长江合为一个整体,令人感到这种2 忧愁直如长江一样浩荡无涯,无可遏止。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满腔积郁不平之气,也于此尽情流露出来了。 《满江红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仪真江口作》作者简介 赵鼎(1085-1147), 南宋政治家、词人。字元镇,自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的宰相。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出生,早孤,由母樊氏教之。崇宁五年(1106)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建炎三年(1129),拜御史中丞。四年,签书枢密院事,旋出知建州、洪州。绍兴年间几度所相,后因与秦桧论和议不合,罢相,出知泉州。寻谪居兴化军,移漳州、潮州安置。再移吉阳军。吉阳三年,知秦桧必欲杀己,自书铭旌曰: 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孝宗朝,谥忠简。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82f6a3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