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导纲 - 教师版

时间:2022-04-12 00:34: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执笔人:杨武 审核人:洪星 校对人:魏园园 时间:20149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一语文导学提纲

专题:向青春举杯

《致橡树》导学提纲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了解诗歌中比喻的含义,提高读诗的能力。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使用说明】

1、依据自学指导认真研读课本及导纲中的情景涉入的材料,做好勾画备注工作。 2、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课前导学内容。

3、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内容和课后悟学中的拓展提升内容随堂及课后完成。 4、独立完成,高效投入。

【课前导学】

一、情景涉入

1.走近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舒婷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7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1979年,舒婷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 2.探寻背景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19773月,舒婷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爱情题材不仅是其矫老师诗歌作品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白从不讳言。”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橡树》,次日将匆就的草稿让蔡其矫带到北京给艾青看。北岛那时经常去陪艾青,读到了这首诗,舒婷和北岛开始通信,北岛转达了艾青的意见,《橡树》于是改成了《致橡树》。“这首诗流传开来,不断碰到那些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向我投诉没有橡树。”于是舒婷又写了《神女峰》作为补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





3、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4、意象

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二、自主研习 1.字音

慰藉( jiè 戟( 霹雳( 流岚( n 凌霄( xiāo 虹霓( 绿荫( yīn 荫( n )庇 红硕( shuò 雾霭( ǎi 攀援( yuán 三、【我的疑问





【课堂教学】

学习任务一 随堂讨论:

1 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及其寄托的爱情观,分析作者对它们的态度。

凌霄花:一味攀附 鸟儿:单方痴恋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无私奉献,自我牺牲

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2 作者笔下的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 木棉又叫“英雄树”,形象亦挺拔高大,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 3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诗人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赖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1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执笔人:杨武 审核人:洪星 校对人:魏园园 时间:20149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习任务二】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痴(chī)情 慰藉(jiâ) 皎(jiǎo)洁

标识(zhì)

见智”与“达成共识”相左。D“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备的牡丹花,不用于“各种”花卉;现多比喻出色的佳人)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B.霹雳(pī ) 虹霓(ní) 戏谑(xüâ) 诗行(háng) C.雾霭(ǎi 眷(juàn)属 累(lěi)赘 红硕(shuî) D.流岚(lán) 粗犷(guǎng ) 濒危(pín) 绮丽 (qǐ)

A B戏谑xuè Cléi Dbīn危)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寒暄 一言堂 旁征博引 弃之如蔽履 B.诡秘 吊书袋 煞有介事 吃一堑,长一智 C.玷污 杀风景 讳莫如深 是可忍孰不可忍 D.辐射 忘年交 怵目惊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C A蔽—敝 B吊—掉 D怵—触) 3.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

必修加强素质教育

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漏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C.今天我们提出减轻中小学生学业和作业负担,是对一种学生主体发展的尊重,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发展创造能力。

D.生活的逻辑,抗议着书本上、文件上的某些逻辑,实践的检验,冲击着错误的、过时的结论。

D (A项成分残缺,应去掉“在”和“里” B 项搭配不当,应把“对”改为“在”; 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是一种对学生主体”。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C

A.无疑,老祖宗留下的许多民族美德积重难返....

,不是几个“款爷”、“富婆”的游戏人间所能改变得了的。

B.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能够见仁见智....,达成共识,说明我们这个领导集体是坚强的。

C.我国政府正加紧对恐怖袭击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并全面展开大规模军事调动,对恐怖分子实施军事打击已箭在弦上....

D.各种花卉,争奇斗艳;若用国色天香....

来形容,实不为过。 C A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某种思想、作风,习俗或问题难以改变。一般指不好的事。B仁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见仁

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课后悟学】

一、 自查自纠



二、拓展延伸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三、反思总结

2

19816月于长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fc42da68bd63186bcebbc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