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这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问 题入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买奶茶展开。 这节课我力图将教学生学会 知识,变为指导学生会学知识, 将重视结论的记忆变为重视学生获取 结论的体验和感悟, 将模仿式的学习变为探究式的学习。 学生经历了 “观察、初步发现、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概括归纳”这样 一个知识形成过程。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而且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 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身边引入熟悉的生活问题,激趣探究 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生动、具体、鲜活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 教学时,我先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 绳”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 6+4) X 24=6X 24+ 4X 24这个等式。然后请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两边的运 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 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我利用情景,让学 生充分的感知“乘法分配律” ,为后来“乘法分配律”的探究提供了 有力的保障。 二、为学生提供了自己独立探究的机会 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教学的活动。 传统的教学活动往往只重视结 论的记忆, 而这节课我把学生的活动定位在感悟和体验上, 引导学生 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发现, 去探索。尤其是在学生初步感悟到两种算法 相等关系的基础上,继续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情景。 我要求学生观 察得到的两个等式,提出“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对“乘法分配 律”已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感知,我马上要求学生模仿等式,自己再写 几个类似的等式。使学生自己的模仿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测与验证, 形成比较“模糊”的认识。 三、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创设了条件 模仿学习,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识容易遗忘, 而且不能灵活应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学习, 不能是一句空话。在这节课上,我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立刻提出“观 察这一组等式,你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吗”。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丰富 的感知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材料, 提供猜测与验证,辨析与交流 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热情高了,自然激 起了探究的火花。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整个教学 过程都采用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我 想:只有改变学习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 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 胡智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0ff876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