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八仙过海闹罗汉/三丝敲鱼汤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1年第09期 八仙过海闹罗汉 这道菜是孔府家宴中的招牌菜之一。菜的始创,正是其掌门孔令贻根据八仙故事的想象制作而成。 相传“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及何仙姑)在山东的蓬莱阁聚会饮酒,大家一时兴起,提出谁也不准乘舟,看谁用自己的绝技能渡到海对面的庙岛上去。于是八仙们各施展仙术、凌波而去。可以想象,八仙过海时的情景,自然十分美妙。 有苏东坡在蓬莱阁一首诗为证: 东方云海空复空, 群仙出没空明中。 摇荡浮世生万象, 岂有贝阙藏珠宫。 后来,孔府掌门孔令贻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根据这则神话,为宫中御膳创造一款“八仙过海闹罗汉”的新菜来? 于是孔令贻便张罗开了。他与几个弟子一道群策群力,终于完成了集多种名贵菜于一体的海碗汤菜:当中有造型奇特的“菊花鱼翅”、“秦皇龟骨”、“御带虾仁”、“蝴蝶海参”及鲍鱼、火腿、芦笋、鸡8种鲜味,比喻“八仙”;再用鸡脯肉剁成鸡肉泥,抹在碗底上做成罗汉钱,再制成罗汉鸡摆碗中央,辅以浓浓的鲜汤。于是,一碗集多珍于一肴,聚红、白、黄、绿、黑多色于一体,鲜艳夺目,豪华气派的“八仙过海闹罗汉”就这样出世了。 乾隆听说有这么一道热闹菜,自然迫不及待欲品尝一番。而孔令贻为了让此菜更添热闹色彩,令此菜一上席,才能开锣唱戏,盛宴宣布正式开始。乾隆更是心旌荡漾,感叹道:“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后来此菜被尊为孔府喜宴的头道大菜。在曲阜,更是融民间美食及宫廷风味于一体,以至乾隆皇帝7次到曲阜,7次向曲阜的孔府点名要“八仙过海闹罗汉”。难怪这道菜后来成为中华美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作流程] 原料:鸡脯肉,白鱼肉,水发鱼翅,海参,鲍鱼,鱼骨(明骨),鱼肚,活青虾,火腿,芦笋,绍酒,鸡汤,熟猪油,精盐,姜片,味精,青菜叶。 做法: 1.取鸡脯肉剁成鸡泥,用其中一部分镶在碗底上,做成罗汉钱状;其余鸡脯肉切成长条;白鱼肉切成条,用刀划开夹入鱼骨;活青虾做成虾环;将鱼翅与剩下的鸡泥做成菊花鱼翅形;海参做成蝴蝶形;鲍鱼切成片;鱼肚切成片;芦笋发好后选取8根。 2.将上述食物用精盐、味精、绍酒调好口味,上笼蒸熟取出,分别放入瓷罐,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面撒火腿片、姜片及青菜叶,将烧开的鸡汤和少许熟猪油浇上即成。 成品特点:原料多样,汤汁浓鲜,色泽美观,形如八仙与罗汉。 三丝敲鱼汤 到过浙江温州的人都说温州的菜式品种多,其中令人难以忘却的当首推三丝敲鱼汤。它是温州人的“家常便汤”之一。 说起敲鱼汤,有一段饶有趣味的传说。 温州某古刹有一位老方丈,孤身一人渡船赴福建西禅寺取经。不幸途中遇上大风浪,小船顷刻覆没,老方丈葬身鱼腹。留在寺中的小和尚获知噩耗,悲痛万分,便带上念经的木鱼,到师父遇难的地方念经超度。 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蓦地,他发现海面上浮起了许多金光闪闪的黄鱼。小和尚看着看着,猛然想起师父走时穿的那件黄色袈裟,心想这些鱼肯定是吃了师父的肉体才显出黄色。 于是,他怒火中烧,顿生杀生之念,他火速撑出船,把这些小黄鱼捕捞上来,一边哭着喊着为师父报仇,一边把鱼活脱脱地剥去皮,取出内脏,抽了骨,然后放在木鱼上狠狠地敲起来,把鱼肉敲成一片片薄饼状的鱼片,把这些鱼片放在船上晒干,背回寺里作纪念。 由于捕的鱼数量过多,小和尚背不动,就把多余的鱼干留在船上。 后来几个出海的渔民回来时发现了这些鱼干还喷着鲜香味,觉得扔掉可惜,就捡了这些鱼片切丝熬汤,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此消息不胫而走,众渔民纷纷效仿,“三丝敲鱼汤”这道制法奇特的菜肴也就流传至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作流程] 原料:鳕鱼,绍酒,精盐,淀粉,菜心,熟鸡脯肉丝,水发香菇,火腿。 做法: 1.鲜鱼洗净剔骨去刺,蘸干湿淀粉后用木槌轻击,敲成鱼片,下开水锅中汆熟后,过凉切条。 2.火腿、香菇切丝,菜心汆一下捞出沥水。 3.锅中加清汤,下鱼条、菜心、绍酒、精盐,用中火烧开,撇去浮沫,放香菇丝、火腿丝、鸡脯肉丝、调料等,倒入汤盆即成。 成品特点:鱼肉鲜嫩,色白汤清,香鲜可口,富有地方风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077af7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