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也不剑 ——读《三少爷的剑》 古龙延续一贯的风格。以简洁和精炼的语言述说了几个有着各自追求的寂寞的人。而故事的主线即两个寂寞的剑客,一个守着天下第一,一个追着天下第一。最终都在生或死之中,完成了蜕变。 谢晓峰 本部作品的主人公,迷惘而冷酷的谢家三少爷。出身名门,一直被世人叹为天才,剑神。本应是春风得意,可整篇作品所表现的三少爷,却并不像大多武侠小说里的天下第一那样孤傲寂寞,他竟然迷惘落寞。 竹叶青曾对谢说:人之追求,无非是名、利二字。谢晓峰却告诉他自己追求的是“理想”。理想本就是一种无比宽泛的概念,这种回答,无情地暴露了他的迷茫。但即便迷茫,即便落寞,即便受到那样侮辱与欺压,他都没有以一个剑客的方式给以还击,而是默默的承受。然而当老苗子一家受到伤害时,他却选择了还击。迷茫中的清醒,他却不自觉——只选择被伤害,而不选择伤害。 生活在江湖中的人,像是飘萍泛梗。他们虽然没有根,但一举一动,轻抚寒霜,豪气顿生。他们虽然经常活在苦难中,可是他们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连叹息都如此逍遥。因为他们同样也有多姿多采、丰富美好的生活。谢晓峰在一段平淡的生活里体味到了这些。 这部作品中采用了特殊的叙事方式:叹息与反思,整部作品满是中年情怀的叹息。反思意味浓郁,并不仅仅在于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叹息,更在于这个可以被叫做“叹息”的故事。谢晓峰放弃了作为“天下第一剑”所拥有的一切,去当一个没用的阿吉,只因为他还有心。他忘了,江湖问路不问心。 通观全文可知,无情便是冷漠,多情则是成熟。多情的人懂得该如何思考,懂得如何让人生变得多彩。所以多情,也是善。 “谢家的三少爷只能死,不许败”,这是江湖上的人对谢晓峰的理解。最后的谢晓峰确实败了,但却没有死,这只能说明此谢早非彼谢,已不再是过去那一生只有剑的谢晓峰。他已在一系列的苦难与温馨里完成了蜕变,于此才有之后的自断大拇指,此生不再用剑。 更也许,他一直想要的,从来都不是混沌萧瑟的江湖。 人,总是被自己编制的网困住。谢晓峰在自己的网中痛苦逃避,最后得以重生,找回生活的轨道,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宗师抑或凡夫,他都不会刻意。抖落一身剑气,收获轻快余生。“善”于人心,便是道。 燕十三 每一个大侠都得有一个对手。所以,一个天赋异禀的三少爷就必定有一个以剑为生的燕十三。 从开始出场的无情剑客,连同他那把出鞘便要见血的剑,便足以看出,这是一个传统的冷漠剑客,人生的目标只有一个,成为天下第一剑。 从救人的段十三,到杀人的燕十三,转变的如此之快。奇怪吗?不奇怪。 救人是为了杀人,奇怪吗?不奇怪。 杀人者最后自杀,奇怪吗?不奇怪。 这就是一个冷血剑客的寂寞江湖。追求只有一个,便是真正成为天下第一,获取俯觑红尘的快感。他并不想给谁看,只是想证明给自己。乍一看,这种追求毫无意义,可又有谁仔细想过自己是否如此,在江湖上又有多少这样的痴人,即便知晓曲高和寡,却枉自贪恋。 已达到顶峰的燕十三已然生无可恋,所以即使是胜了,也必死无疑。燕十三的死,不是注定,却是必然。 如是我闻:燕十三,一生为剑,剑看似无情却有情。夺命十三剑从第十四剑到第十五剑,已是越发夺人性命。所以那把剑,亦或是人,变得越发嗜血。而第十五剑确是魔剑,一剑出天地惊,鬼神泣。便是连谢晓峰也无法抵挡,是断情的无情之剑。可那一剑终究是被毁灭,而毁掉这一剑的也是燕十三本人。在燕十三自杀的那一刻,确实也完成了蜕变,剑虽无情人有情。那么是否,就连最后的、绝对的无情,也懂得了思考,是否真正的无情也最终明白,这无情的天下第一毫无意义。 对人对事,应以善为本,而非无情。 这片虚拟的江湖中飘荡着作者真切的影子。谢晓峰的剑、酒、女人,与古龙何异?而古龙的心理矛盾又无时不体现在谢晓峰身上。神剑山庄的三少爷,没用的阿吉。这不正是行走在矛盾边缘的古龙,郁郁而终的古龙,一生与女人纠缠的古龙?最后,谢晓峰思想的升华,也应当是古龙所期望的一种思想境地。 作品终究是古龙的,一千个人的眼里会有一千个谢晓峰、燕十三抑或慕容秋荻。孰是孰非,无法断言。而关于谢晓峰所追求的平淡、燕十三所追求的无悔的死,又有谁看得透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cf3b6a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