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赏析《迁徙的鸟》浅谈电视美学 评析《迁徙的鸟》 第一遍看《迁徙的鸟》,感触并不是十分深刻,只是感叹“生存”实在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对鸟类这样并不十分强大的生物。但是当我第二遍、第三遍再观看时,不禁对这些“不很强大”的鸟们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意,同时也深深感激雅克·贝汉导演极其拍摄队伍给我们带来这样一部堪称是“生命的奇迹”的经典之作。 当我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们生生不息的迁徙着,不由自主的反问自己:如果人类也必须进行鸟类这样的迁徙才能生存,我们会不会跟他们一样执着、坚定呢?我无法得到答案,因为没有条件可以使这样的假设成立。但是我相信鸟类的迁徙行为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为了获取生存所进行的被动的地点转移活动,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心灵之旅。纪录片起初在我的印象中是“枯燥的”、“乏味的”,因为少了主观上的加工,总会觉得太过平实,但是这部纪录片却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相反,我毅然的觉得真实的才是最美的,《迁徙的鸟》的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每当春天来临时鸟们由南往北飞,秋天来临时再由北往南飞,一年之中,它们停歇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候鸟都在永不停歇的飞行中,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雨雪纷飞,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从深邃的低谷到万米的高空,从喜马拉雅的白色峰顶到卢瓦尔河畔的肥沃河谷塔都可以看到它们飞行的身影。他们有时候排成“一”字型,有时候幻变成“人”字形。它们的旅程并不单调,迁徙过程中的休息小憩、嬉戏玩闹以及美丽的蓝天白云,到金黄色的高原,夏季的绿意葱葱到冬季的白雪皑皑,都为他们的旅程增添了几分乐趣。影片中有一句话: “迁徙候鸟的故事是一个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回归的承诺。“当时看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理解,但是后来再回味的时候,明白了这句话不仅仅具有诗意,更是富含哲理。片中好几处情节片段都会让我的眼眶湿润,例如一对企鹅夫妇看见自己的孩子正被伤害的时候,奋力的嘶喊,他们并不是“敌人”的对手,嘶喊也几乎没用,但是我相信看到那个片段的人都会被深深的感动,面对自己的孩子处于危险当中,想救又救不了的那种纠结应该是企鹅爸爸妈妈最不想经历的痛苦。在候鸟迁徙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意料的危险,不仅有来自自然界的,还有来自人类的。还记得一群大雁飞越几千里后经过一片湖泊的上空时被猎人击中吊入湖中的情景吗?每当想起大雁掉入湖面的那一瞬间,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歉疚,作为人类的自责: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人类有什么权利左右其他生命的去留?面对那些生命的陨落,杀戮者不会感到羞愧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位老妇人给休憩的鸟们喂食的情景总是让我感到很欣慰,那个时候让我感到大自然里没有人和动物之分,我们是“家人”,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其实我们对于迁徙的鸟类能发出如此多的感叹,与导演的画面编排和音效配合是分不开的。影片中大量使用长镜头跟随鸟的飞翔,同时也从鸟的视点描述了人类的现状:安宁的村庄、喧嚣的都市……导演利用镜头和景别的变化,构造了一幅幅壮美宏大的画面,远镜头中大雁列队成三角形、一字形浩浩荡荡前进的姿态;特写镜头记录下来的鸟儿振翅飞翔时肌肉的震动;多镜头中鸟儿连续飞翔的流畅画面等。为了不影响影片的完整和唯美,全片只有短短的几句解说词,从而让我们能够一气呵成地欣赏完这样一首宛若天籁佳音的鸟类的赞歌,这部具有自然史诗般的影片不仅是对大自然神奇景象的礼赞,也是对地球上所有生物顽强的生命力的礼赞。除了唯美的画面令人称道,影片的音乐也不容小觑,正是借助音乐的巨大魔力,才使得画面倍加壮美。影片的主题曲是温馨感伤的情歌《To Be Your Side》,男女声吟唱着鸟类虽要历经劫难,却仍不悔初衷的悲壮和豪情。 影片的开头,有只天鹅的一只脚被绳子缠住了,它挣扎着想要把绳子挣脱掉,但没有成功,这个时候一个小男孩看到了这一幕,而影片的结尾小男孩割断套在天鹅脚上的绳索,那只落伍的天鹅赶紧飞上天空去追随它的队伍……导演有意的首尾呼应让我们看到了“鸟的回归”,让我更加理解了什么是“回归的承诺”。总之,《迁徙的鸟》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感触实在很深,如果可以,我多么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只鸟,不为别的,只为能拥有他们迁徙中的“执着”。 浅谈电视艺术美学的存在: 电视艺术美学是否存在一直成为争论的话题之一,个人认为电视艺术美学是存在的,至于存在的程度到底是多少,我认为无法也没有必要用一个具体的数字去衡量。美本来就是主观意识对客观物体的感受,不同的人感受电视的美的程度是不同的。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电视艺术美学的理解。 在分析电视的艺术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艺术,《辞海》有曰: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就是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的客观存在物就是艺术。不难看出,艺术其实客观的再现与主管的表现的结合体。从古至今,流传着何种堪称经典的艺术作品,有诗歌,有绘画,有音乐,有书法等等,他们所传达的意境往往以无写有,以少胜多,含蓄委婉。那什么又是电视艺术呢?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高鑫对“电视艺术”的界定为: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其实在在我通俗的理解来看,电视艺术就是传统艺术的一个发展,既与传统艺术有相似性,又有别与传统艺术,主要的是在表现艺术的方式上发生了变化。至于“美”的理解,我认为更是因人而异,但大体上都会跟理解的主体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有关。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艺术的美”增添了许多“传统艺术美”不具有的特性和关于美的观念。 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让电视的“美”范围扩大,内涵更为丰富。 接触过画面编辑的知识的人都知道“蒙太奇”手法的重要性,作为电影电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手法,具有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不仅可以表现空间,而且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再现空间。通过对不同画面的组接会产生不同意义的表达,这是电视的特色所在。例如把若干内容相关或有内在相似性联系的镜头并列组接一起,就会造成某种效果的积累,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强调情节、表达感情、突出含义的目的。例如北京申奥宣传片把许多不同孩子的笑脸的镜头租组接到一起,象征着欢乐,希望。但如果只是运用一个孩子的笑脸,那么效果就不会那么明显了,再如把性质、内容或形式上相反的镜头并列组接,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表达出创作者的寓意。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辛德勒名单》中的一个场景,本来影片的主题基调是黑白为主的,但是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 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表示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另外。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得电视的隐喻性的特征成为亮点。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将具有某种相似性特征的不同事物形象进行类比,含蓄而又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从而深化并丰富事件的形象。这也使电视的形象美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表现的内容包罗万象,赋予了电视艺术的综合性 电视艺术的创作的源泉没有限制,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微观世界,可以综合戏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改造,赋予他们的新的意义从而与电视的特性相融合。如电视创作的来源之一就是文学,文学融入电视,构成了故事片、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的深厚文学基础。例如电视散文《背影》,电视小说《孔乙己》等,从“语言艺术”转化为“屏幕艺术”,但为了保持其浓厚的文学性。电视艺术美的综合性也体现在音乐和舞蹈上,电视艺术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综合,电视利用音乐和舞蹈独特的节奏感和感染力使它们成为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另外电视艺术的美与戏剧和美术也是密切相关的,戏剧产生了表演、剧本、对白、服装,没有戏剧就没有影视。而美术性主要体现在对光、影、色彩、线条的独特处理和运用上。运用二维平面去创造三维空间。 三、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艺术具有逼真性和虚拟性 摄影技术能够逼真地记录和复现客观世界,例如电视纪录片的出现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一些平常无法洞察到的世界,《鸟的迁徙》就是最好的印证。当然逼真性不等同于真实性,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能通过人工模仿出事物的声音和色彩,给受众逼真的视听体验。而虚拟性主要是体现在在进行电视艺术的创作时渗入了创作者的主观因素,从无声到有声,从狭银幕到宽银幕、立体电影,再到三维制作、动画仿真,乃至于立体环绕声、杜比数字———环境声,所有这些科技产品都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了现代艺术品。尤其是一些科幻片的制作充分突显了技术的作用。 四、造型和运动等因素让电视艺术具备时代的特征 与其说当今世界是“图片时代”,不如说是“视频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视听上的享受,而电视在某种程度上就迎合了受众的需求,以时尚多变的造型,以生动形象的运动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抒发感情。典型的是张艺谋所导演的片子,例如《英雄》等都竭力塑造人物的造型以及动静结合的画面去吸引受众的主意,且不论片子本身的好坏,但不得不承认其“唯美”让大部分受众称之为“艺术”。 电视艺术美学是存在的,但是它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电视艺术的制作越来越受众化,利益化,越来越远离“艺术”本身的意义,所以很多电视作品泛俗化,娱乐化,显得没有内涵,没有深度,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如市场经济促使利益的追逐,文化导向的缺陷以及受众的猎奇心理和欣赏庸俗化等等。前面提到过张艺谋的片子的“唯美”,其实从某些观众的角度来看,并不是去品味作品的精神内涵或是人物的灵魂,而是追求感官刺激和精神消费的快感。另外,关于电视艺术的“创作”越来越少,“制作”越来越多,什么流行,就制作什么,综艺节目的跟风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今社会是一个融合时代,虽然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清晰地去界定到底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但是电视艺术作品应该致力于为受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有营养的,有内涵的内容,在雅俗共赏的基础上,感受电视艺术精华的意义所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124bd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