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经文明之痛苦 ————《十月围城》观后感 “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这是《十月围城》中孙中山对革命者说出的感悟。故事发生在1906年十月,香港。背景:孙文赴香港与同盟会13省代表商讨起义大计,而晚清政府派出大批爪牙阻挠欲暗杀孙文,把革命扼杀于摇篮之中。孙文的忠实追随者陈少白为了保证孙文赴港之行的顺利,而去说服多次出钱支持革命的商人李玉堂继续出力。李玉堂儿子李重光因受陈少白的影响也参与进来。故事便由此展开。 在孙中山来港前的几天内,各种身份的人因与革命党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卷入这次生死护卫之中,虽然大多的动机不是为了革命——说明当时的多数人依然还没有民主共和的观念,也没有为天下大众而揭竿的气概,只是着眼于当下,生活在小市井之中。而在陈少白、李玉堂的感召下,他们都殊途同归的参与到这场革命与顽固势力的博弈之中。欲洗刷叛军之名的戏班班主方天、只希望让老板高兴的车夫邓阿四、单纯正义的“臭豆腐”、沉湎在丧父失爱之痛的刘郁白、给钱什么事都做的赌徒沈重阳......都在孙中山与同盟会的秘密会议之行中不遗余力,他们的牺牲印证了孙中山“革命者,革之以命,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人民之幸福,其价值之重可知,屡败屡起,百折不馁,岂畏其难其痛,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水深火热,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不再背井离乡”的企盼。他们虽无革命者之名,却真真实实地践行了革命者之实。 本电影的明线为香港小市民积极加入保护孙中山的行列,暗线为孙中山以及革命派为追求民主共和而奔走,正义与黑暗风起云涌的较量。 “我年轻时学医,后弃医从政,立誓颠覆满清,造福国人。离开香港时,母亲大人眼见我常年奔波,心疼规劝:‘革命的目的在于救人,行医亦是救人,同是救人何必东奔西跑。’我说:‘母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行医只能救助很少的人,而革命却能救中国的亿万大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37ab1084b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