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分离定律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由孟德尔于1865年提出。 1822年7月20日,孟德尔出生在奥匈帝国西里西亚(现属捷克)海因策道夫村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父亲和母亲都是园艺家(外祖父是园艺工人)。孟德尔童年时受到园艺学和农学知识的熏陶,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非常感兴。1856年,从维也纳大学回到布鲁恩不久,孟德尔就开始了长达8年的豌豆实验。孟德尔首先从许多种子商那里弄来了34个品种的豌豆,从中挑选出22个品种用于实验。它们都具有某种可以相互区分的稳定性状,例如高茎或矮茎、圆粒或皱粒、灰色种皮或白色种皮等。 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给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比如 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在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来验证。特别是他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还有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也值得我们学习。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钻研教材,挖掘出潜在的教育因素,利用好经典的生物科学史。课前仔细准备,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网络)了解相关科学家、相关实验的背景材料,以更翔实的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内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设身置地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之中,结合实验目的,在介绍科学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之前,设想如果自己是科学家,自己会怎么做,放飞自己的思维,切实体会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孟德尔学说在历史上曾有两次不幸遭遇,一是在19世纪后期,默默无闻,遭到科学界的忽视;一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遇到以李森科为代表的苏联及东欧等国家学者的猛烈批判。通过对孟德尔学说早期遭遇的分析,至少可以为我们今天的科学活动提供以下几点思想启示:(1)正确处理好科学权威与小人物的关系,努力克服"马太效应"消极方面的因素;(2)任何科学发现都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人们对新发现的认识也是一个历史过程;(3)使科学新发现得到公认与获得新发现本身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奋斗过程;(4)科学工作者应注意提高科学论文的数量,特别是质量以及刊登论文刊物的知名度,也要注意对自己的科学新发现作些宣传和普及工作。 孟德尔分离定律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如对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的分析、取得成功的原因、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都是高频考点。常以遗传实验为背景,考察显、隐性状的判断,基因型、表现型及种类或比例。分析一定条件下的杂交、自交、自由交配模型,或某基因型、表现型的致死效应等,题型多为非选择题,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4bc234c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