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十八洞村》:传播中国脱贫攻坚好故事 作者:曹洪刚 来源:《电影评介》2018年第12期 《十八洞村》是由贵州籍导演苗月执导,王学圻、陈瑾等领衔主演的关于“精准扶贫”的主旋律电影,票房累计10702.9万。2018年《十八洞村》获得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大奖。《十八洞村》是一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电影,用影像记录中国“脱贫攻坚”好故事,非常值得研究。 一、 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的人才之源 《十八洞村》的创作是在“脱贫攻坚”的时代背景之下。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深刻论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精准扶贫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扶贫理念的重大创新。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驻村干部277.8万人,实现驻村工作队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①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关键看人,做好人的工作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脱贫工作好不好,关键看老乡。老乡对脱贫工作的满意程度和认可程度,关键看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驻村工作队是怎样开展工作的。乡村是国家行政单位最基层的单位,他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是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最终的实施地。驻村工作队作为脱贫攻坚的人才资源,尤为重要。 在《十八洞村》电影中,我们看到在十八洞村开展驻村工作的县委扶贫工作队扶贫干部,他们在脱贫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王是县委政府派到十八洞村的扶贫干部,他在整个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帮助“杨家班”跟“穷”打了场脱贫攻坚的硬仗,寻找可以发展种植老稻谷的“飞地”,这一过程中通过对杨英俊的鼓励,选好这支“杨家班”的领头雁,深入到杨懒家、杨金山家等贫困户家中入户走访,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扶贫先扶志,抓住工作的要点。护林员杨英华种植的老稻谷,让小王看到产业的希望,从而启发“杨家班”,算好经济账,城市人喜欢吃老稻谷,因为不打农药、不用化肥,每斤老稻谷可以卖到几十元一斤,一亩老稻谷的价格是原先种植水稻的几十倍。小王启发村民的智慧和开拓眼界,寻找好的产业发展方向。这是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起到人才引领的作用。 《十八洞村》影片以村民为核心展开叙事,形成闭合的叙述结构,通过对扶贫干部的拍摄,展现当代中国驻村工作的好故事,让我们看到驻村工作队员怎样与贫困户结对子帮扶,不仅仅是脱贫工作,还有生活方面,深入到老百姓家的田间地头,真实记录了扶贫干部工作的日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扶贫工作驻村干部的新形象。 二、“传统+互联网”乡村资源再整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150a5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