嗫嚅的意思解释 嗫嚅,汉语词汇。拼音: ninchu;出自《礼记·内则》:“长者坐,幼者坐,长者不敢俯,命之曰:‘子坐!’命之曰:‘子坐!’”嗫嚅即低声说话,低头轻语。 又名嚅嗫。低声说话,嗫嚅难言。表示恭敬、顺从。现在大和小茿在一起叫姐妹豆,别看它们是两个不同种类的豆子,可它们俩关系好得很呢!我家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妈妈刚买回来时还没下锅煮饭,姐姐就一边敲打着铁锅,嘴里一边念叨着什么,看到这儿,我问她为啥要这样做?只听她答道:“因为这些豆子是姐姐送给奶奶吃的呀!”原来如此啊!那你知道它们怎么称呼吗?嗫嚅地告诉了我:“大部分人都把它们叫做‘姐妹豆’,而且它们的形状像鸡蛋,所以我们管它们叫‘鸡蛋豆’。”哦,明白啦!我恍然大悟。其实,在我们身边处处充满着学习的机遇,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验,善于思考,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早见于《礼记·内则》:“长者坐,幼者坐,长者不敢俯,命之曰:‘子坐!’命之曰:‘子坐!’”后世文献中常作为谦辞使用。《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趋行,揖让如也。” 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的丰富,嗫嚅一词已经成为口头禅,但意思并未改变。比喻胆怯畏惧或害羞,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等含义。 嗫嚅与多言同义。唐代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嗫嚅口不能言,强言终不胜。”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诗:“嗫嚅空有 - 1 - 愿,谁为发幽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嗫嚅曰:‘儿所窃,母自知之。’”巴金《秋》二八:“他把脸涨红了,嗫嚅着说:‘我…我…。’”叶圣陶《倪焕之》十七:“正当此时,店堂里响起了窸窣的脚步声,门开了,进来了两个人,便是孙吉和老板娘。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1fd96564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