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四年级 唐丽梅 作为一名本学期刚来的教师,我在对学校环境完全陌生和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带着校领导的信任和家长的期待投入教学工作。回顾这几个月来的工作,应该是收获和不足并存。做为一名教师个人角色的转变需要过程,但究其根源还是性质发生了变化。起初,我也曾为这种转变手足无措,但现实容不得我长时间的适应,从教学任务到教务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领导交付的各项工作。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太多的不足,也有过埋怨,但更多的我想是收获。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通过“师徒结对"活动给我安排了任相林老师作为我的师父。任老师教学水平扎实,为人亲和,在教学工作中,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授课等等,任老师都面面俱到,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除却我的师父外,办公室的董海燕老师和李瑞友老师,也毫无保留地将工作经验全部传授给我,积极提出意见,指出我在重难点把握等方面的不足. 下面就我的教学过程做一些反思: 一、 勤学好问,虚心请教老师 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工作。 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上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基本功不扎实,上课随意性比较大,经验缺乏,因此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学习,而勤学、好问应该是一条不错的捷径。在此我非常感谢办公室的教师,他们在我的讲授过程中给予了很多的帮助。讲课思路或者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他们总是给予我认真地指导。从他们的教导中我学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也学会了很多处理应急问题的方式。通过几次听课后也确实受益匪浅,更加明确授课思路,目的清晰,条理清楚。总之自己首先必须做好的就是要在平时不断学习来增强教学技能,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使自己的讲述更清晰明了,让自己尽快成长. 二、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工作以来才深感站上讲台不难,但站好讲台不容易.特别是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之后,发现自己的备课确实存在很多的漏洞,很多地方都是自己想不到的。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我对自己提出必须要按照教材和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准备充分了,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我所教的科目是语文,在学习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文章时,可以考虑如何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当穿插一些有趣故事的讲述,或加上一些音频等,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的同时,对这门课程也产生了兴趣.就像我们在学《九色鹿》时,组织了一次课本剧的表演,发现学生们的积极性比较高,在娱乐中更深入把握其中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很多同学还建议老师多搞这样的活动,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当然我的实践经验很少,一些东西想的也很肤浅,很多建设性的意见都是我们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结晶。但我会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摸索与虚心学习,缩小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现在我还是得扎扎实实做自己的本职工作,研究透教材,认认真真给学生上课。 三、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绝大多数都会认真批改。这一点我感觉在紧张复习这段时间尤其重要.学生在知识上的漏洞有时自己很难发现,而且老师通过看作业也会基本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效的反馈.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师认认真真的态度,也会无形中感染到学生,特别是一些激励表扬的话语会激发学生下次做好的信心.当然我并不没有做到很好,一些知识方面反馈的技巧,还要多多请教。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是同步的,而且基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课后辅导时也要注意层次。晚上的作业可以针对几个同学的能力范围单独布置。我所教班级有几个学生的基础比较差,我就在每天放学后给他们听些五六个字词,然后看着他们改正,下次再听些这几个字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少的错误,然后再加上几句鼓励的话,让他们不能放弃信心。也有时也会单独找他们背诵几句古诗,这样上课集体背诵的时候,他们不会口型跟不上很尴尬,反而会有了进一步学好的信念。一次上课的听写,其中一位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竟然全对,当时他的同桌都感到不可思议.虽然我的这种方式收效甚微,但我只是想很努力的让他们意识到学习中也有快乐可寻.当然方法不得当的,还要在实践中改正,多和优秀教师探讨. 五、严肃上课纪律 很活的课堂并不是好的课堂。对孩子的爱也应是有理智的严肃地爱。通过几个月的工作我明白,赢得孩子的尊敬并不是通过老师脸上的笑容,而要用自己的实力征服他们,使他们从内心对自己产生钦佩之情.一开始,课上有同学比较随意,导致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现在我也进一步采取措施,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对开小差的同学,变相提醒。对回答精彩的同学,及时表扬。很多上课应该注意的问题,我想我还在学习中,应该一节比一节更完善. 六、及时总结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及时总结自己在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写好教学反思.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发现不足,才能找到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这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容忽视。 在学期将要结束之时,看到孩子们满满的作业本,都是孩子们辛勤的付出,也促使我下学期将要更加努力,做好规划,为孩子的未来之路添砖加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444d0b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