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促进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 作者:暂无 来源:《理财·市场版》 2020年第4期 编辑:赵新江 邮箱:425562621@qq.com 文/金 辉 摘要: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了全国人民春节生活,更是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加速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本文剖析了商业银行在疫情期间打造数字银行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存在问题,指明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新冠肺炎;线上信贷;开放银行;数据治理 一、新冠肺炎疫情推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则使得商业银行的数字化、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凸显,电子银行部/网络金融部的独特价值,在行内和行外也得以体现。银保监会也两次发文,“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要加强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严重地区的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加强线上服务,避免人群聚集,以“零接触”的方式支持在特殊疫情时期持续提供金融服务,系列政策体现了监管机构敏锐的变化、超前的洞察力和及时的行动力,非常值得赞赏。毫无疑问,系列政策也蕴含了鼓励商业银行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在线业务的重要监管导向变化。 疫情之下,非接触式的数字化、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既保障了金融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也能够满足客户的日常金融业务诉求。后疫情时代,“数字化银行”的技术变革正呼啸而来。 二、疫情期间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采取的主要措施 疫情期间,银行机构充分运用近年来数字化转型成果,通过各类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丰富线上线下协同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一是以线上信贷业务为抓手,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将信贷审查、放款等环节从线下向线上前移,着力为公共卫生、保健医疗、医药制品等抗疫重点单位提供线上信贷支持,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三农”、小微企业恢复经营。近期,百家银行发起“无接触贷款”,将通过手机向全国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农户,提供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携手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其中,民生银行发布中小企业客群服务线上专属服务平台——民生财运,该平台可为中小企业客户在线提供云账户开户、财富管理、全球速汇、网上开证、网上保理、票据管家、网络融资等30类金融服务,中小企业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在民生银行办理多项业务。该平台的“现金盈”产品支持无须开立实体账户,仅需提交基础资料,即可在线购买中国民生银行的存款、理财等产品。渤海银行自主研发并上线了“疫情监测平台”,为企业提供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的一站式帮助。 二是构建与疫情紧密相关的医疗、政务、民生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场景。工商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爱心捐款+大额资金转账绿色通道,截至2月底,线上渠道支持免费捐款的公益机构数量已达1700余家,一个多月时间,个人用户通过工行各类渠道向慈善机构累计捐款近5亿元,工行主动减免手续费近2万元,其中个人网银、手机银行两大线上渠道业务占比超过98%以上。在北京,建设银行针对社区疫情综合治理需求,打造涵盖电子出入证在线申请、微信扫码出行、体温在线等级、疫情信息上报、宣传教育实时推送等信息化功能;在上海,浦发银行针对各类1+N场景中的上下游小微企业,主动加强与各类平台、核心企业之间的合作,设计专项“订单融资”/“账款融资”+“场景化在线融资”方案,缓解疫情对小微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冲击。 不过,通过这次疫情也要看到,较多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对于科技的应用还更多地停留在线上会议、VPN联通的阶段,还没有用金融科技智能化改造业务流程。较多的金融机构是金融科技和各类金融业务的结合还存在不足,金融科技在业务风险防范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此外,还存在着数据对营销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商业银行营销团队凭借经验和个体判断开展营销活动,缺乏客群分层和对客户需求的深耕细作,限制了客户群体的增长,导致营销效率低下,对未来业务发展支撑不够。 三、多力齐发,加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1.加强顶层规划设计 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离不开顶层设计。转型意味着改革,改革之敏感、复杂程度甚大,银行决策层需要对转型方向达成一致,坚定转型信念和决心,自上而下推进转型战略落地实施。顶层设计涵盖“做什么”和“怎么做”两大部分。首先明确转型目的,形成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蓝图;其次在整体蓝图指导下,规划业务运营管理机制、资源配置机制、人员培养考核机制及科技研发应用机制;最后形成转型路线图,确定转型策略。路线图需要明晰转型范围、各项业务转型的推进顺序与时间。例如零售转型与公司转型孰先孰后、中后台建设调整等;同时转型的落地实施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例如选取试点、重点突破、提振信心等。 2.构建数字化银行服务框架 在业务层,构建包括零售业务、批发业务等在内的全面“非接触”服务,提升用户触达能力和金融服务能力,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全渠道一致的产品体验。在平台层,搭建开发平台,开发标准化金融服务,完善用户、客户、账户体系,建立金融服务生态圈。在运营层,搭建金融级移动开发平台,引入双模IT架构,改造现有系统。 3.转变客户经营观念 客户选择银行的主要依据是便捷性,因而在欧洲传统银行转型和“挑战者银行”建设的过程中,都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首要任务。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的市场研究队伍,研究社会、经济、行业、区域等发展趋势,洞察市场客户需求先机,加强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动作、行为、声音、图像等多方位的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采集;改变千篇一律的传统品牌形象传达实力和稳重做法,根据市场目标客群特点,重塑有情感连接的品牌形象;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入挖掘和动态捕捉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要重视客户服务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4.提升大数据治理能力 数据是数字化时代的核心资产,推进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一是要提升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构建用户完整画像充分发挥数据在智能投顾、智能风控等重要应用场景中的作用,实现数据应用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变经验决策为数据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要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构建以数据资产为导向的文化氛围,加强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合作,推动数据治理、科技治理和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三是做好数据引入和流出。积极对接社交平台网络、电商平台等外部渠道,通过高质量引进和内部数据深加工的方式为客户打造开放服务平台。 5.变革组织文化理念 打破以往层级制的“条条框框”束缚,积极对标互联网公司,以项目制为抓手,跨条线跨层级组建灵活的敏捷组织/柔性团队;改变以往创新因风控而瞻前顾后、停滞不前的局面,构建专业的从客户角度思考问题的新型风险管理文化;秉持共生、共建的合作理念,强化科技系统建设的同时,实现对核心技术应用的自主可控;要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员工成长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多梯次数字人才队伍成长,打造良好的数字人才成长环境,实现与员工共生成长。 6.平衡业务便利与风险控制 疫情为银行场景化的尝试提供了空间,但数字金融的本质是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金融服务的融合创新,虽然改变了金融交易的载体、渠道、技术和效率,但没有改变交易对象、支付、资产定价与交易的功能,没有改变金融业的风险属性。数字化时代,科技与金融的融合让金融出现跨界、跨区域交叉混业的明显特征,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具有传染性、涉众性、溢出效应强,扩散速度更快、风险形式更加复杂,这对银行的信贷逻辑、风控模型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银行业务办理渠道从网点向线上迁移,要做到“零接触”式的数字化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作者单位:中国民生银行) 参考文献: [1]陈薇贺.从疫情应对看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N].中国城乡金融报,2020-03-18. [2] 窦荣兴. 坚定以数字化作为商业银行转型方向[W].新浪财经,2018-11-2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7938ff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