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创新·融合——从湖南卫视《县委大院》热播看电视新闻报道改革方向

时间:2023-02-17 00:03: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博弈·创新·融合——从湖南卫视《县委大院》热播看电视新闻报道改革方向

作者:陈小敏

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11



陈小敏

《县委大院》是湖南卫视《湖南新闻联播》于2013年下半年制作推出的11集系列报道,讲述了在一批老旧的县委大院里,干部们蜗居老楼心系百姓,保持艰苦奋斗光荣传统,努力推动地方发展的故事。红砖房、木板楼、公共食堂……,这些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依然老旧古朴的县委大院,与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焕然一新的城市面貌、日益改善的百姓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与一些地方动辄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巨资,把政府大楼打造成地标式豪华建筑有天壤之别,让人们眼前一亮、心头一暖,也因此被老百姓誉为“最美县委大院”。报道播出后,迅速引发各界关注与热议,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先后制作专题,引发200余家主流网站转载、点击量过千万,在全国形成“最美县委大院”热门话题。①《县委大院》的热播给当今电视新闻人带来了以下几点启发和思考。

注重主流的、高端性的、大气的电视新闻专题报道

《县委大院》是湖南电视台自主创新的节目,体现湖南电视新闻人的敏锐和担当。这个作品有很好的策划,立意高、思想深,坚持“三贴近”原则,践行“走转改”精神。《县委大院》没有说教,始终关注人物的真心世界,而且在矛盾冲突中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

有很长一段时间,一说到正面报道、典型报道、专题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过于严肃、枯燥、乏味、有点高调,甚至有些学界的人以不看新闻联播、不看各省的新闻时段的联播节目作为炫耀的说法。所以,笔者认为,并不能说电视新闻专题片、政论片、正面报道、典型报道普通百姓不喜欢看,而是看这种新闻报道是不是有温度,有力量,有厚度,有真情,大不大气,接不接地气,新闻报道记者是不是有创作的激情。《县委大院》以小切口以便能映射出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既是群众所盼,也是中国前进道路上应该坚持的信念。

一般而言,电视新闻专题片都是以恢宏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文化的厚重,造就了中国电视新闻鲜亮的风景。《县委大院》的成功给我们一个启示:注重推出主题鲜明,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大报道、系列报道、专题报道,打造高质量的电视专题新闻,是电视拓展自己新闻生存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主流媒体要发挥引领作用,只要找到合适的题材,切中社会关注的热点,就可以形成话题引领舆论,即使是地方的新闻联播也可以担当这个重任。②

要加大基层民生化的、感染力强的、有思想的专题新闻节目报道分量

《县委大院》的成功之处在于突破典型宣传和主题报道固有的形式,切合时代、关注民生,创新性地实现党性和民主性,宣传和艺术、真实和梦想的高度。在当今新闻媒体大多偏好最新最美的事物时,在各类地标建筑风起云涌时,湖南卫视另辟蹊径,把镜头对准了三湘大地上那些外表上已经不入流、功能设置上已经严重落伍的却最接近民生的县委大院。节目播出后,却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老百姓对这档节目以及节目呈现的旧县委院子竖起大拇指。《县委大院》以三湘大地上的老县委大院为切入点,报道一批基层党员干部执政为民、艰苦奋斗的事迹,弘扬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服务人民好作风好传统,为中央整治“四风”、深入扎实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生动鲜活现实案例。




《县委大院》这个作品主题呼应了“四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也是湖南台践行“走转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新的样本。报道播出后不但得到从中央领导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也得到千千万万普通百姓关注。在这个作品里记者走到很多县委大院去看、去体验,如果没有记者深入基层去捕捉细节,这些作品不会有这么细腻的情感和深入人心的力量。

一部好的电视新闻作品,除了要有大信息量、有情感外,还要有一定的思辨性和思想性。特别电视新闻系列专题片一定要有思想,而且要生动。做有思想的新闻,做挖掘与时代脉搏相贴近、相吻合的时代新思想、新观念的电视新闻作品,是在当今新媒体、全媒体、自媒体、大数据、娱乐化等聚合的复杂背景下致胜、出类拔萃的一个重要因素。《县委大院》看似是对一座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大院的介绍,实际上它所反映的真谛和让我们思考的是中华民族发展道路、宗旨、信念的问题,这种探索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时候,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导性。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个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引性。

不断创新电视新闻表现方式,改进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创作技巧

在《县委大院》中,如果按照常用的表现形式,在报道时,画面加解说词配上同期声采访,交代出时间、地点、内容以及背景等情况就可以了。但《县委大院》的记者和编辑在处理新闻时,打破常规思维方式,采用厚重解说配灰的怀旧画面,并且巧妙利用字幕、音乐、同期声、特技以及纪录片的纪实手法,适当运用了文学思维、审美思维等多种表现手法。

《县委大院》这部作品从创作理念上看,是本着真实的态度去创作,因此借用了大量纪录片手法。在新闻中,记者对几位县委书记的采访很随意,有的是在院子里,有的是他的住所里,有的是一边走一边采访,采访也没有做认真的处理,一看就是真实的。有一位书记说,历届都是这么做,到了我这届就要传承下去。也有一个书记说他住的房子挺安静的,就是太潮湿,记者问他能不能住得好一点,他想了一下说,住了可能别人会说的。有一个领导干部说老干部们盯得很紧,监督很厉害。其实群众对这个片子也有质疑,光住烂房子也不行,是不是太保守,市场经济是不是能搞上去,但是这部片子在这方面没有用语言,而是用纪实性镜头去回答。住老房子不是关键,住老房子的背后是心系民生,是真正执政党的本色。这个主题不是用记者的话、解说员的词说出来的,是用纪实性画面来回答。通过纪实拍摄手法处理,让画面具有高度视觉冲击力。在作品采访拍摄过程中,这些拍摄、采访的过程性、细节性、原生态性具有很强的纪实效果,让观众觉得这些是非常真实的。

在现代社会这样简朴、古老、破旧的县委大院已经越来越少见。为了强化这种历史传统的感染力和历史传承的召唤力量,《县委大院》在后期包装上进行了独特的设计,从旧房子到老照片、老物件,历任县委书记任职中的情况,缅怀过去,启迪未来。尤其在片尾的时候编辑选择了一首吹号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配以灰白色的曾经历任县委领导名字的滚动字幕画面,并处理成慢镜头。这种节奏、这种氛围有力的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尤其是观众每每听到每集结尾的吹号音乐声,就仿佛回到了纯真的年代,给观众以强烈的怀旧感和心灵震撼,洗涤净化的庄重、悲壮和崇高感。

要善于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网台互动,形成报道合力

《县委大院》的巨大影响,网络推广功不可没。到百度搜索最美《县委大院》,结果是

1610万个,湖南省内红网和华声在线两大主要地方新闻网站的专题点击率超过了3000万人次,新浪微博有关《县委大院》话题超过100万条微博参与互动讨论。人民网舆情报道分析网上信息有超过95%言论为正面言论,所以《县委大院》迅速量化升级为一种正向舆论,走红网络影


响全国。《县委大院》这一正面宣传的网络过程,是传统电视媒体融合互联网等新媒体宣传思维来提升正面宣传能力的一个典型。

加强舆论互动,抢占网络论坛、微博、微信、博客等网络互动传播点,有效打通两个舆论场,最终使《县委大院》升华为最美“县委大院”,成为一个大宣传时代的网络舆论流行热词,有效释放了正面宣传的正能量。《县委大院》与网上频繁曝光的腐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直接打破民众已有的认知和思维定势,充分激发民众的表达欲望。这显示出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比较效应在网上正面宣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更好地体现比较效益原则,才能有效地提高议程的设置力,才能真正抓住舆论的眼球,从而达到宣传互动、引导、报道的效益。正像《县委大院》为什么走红网络,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是互联网聚集放大作用结果,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网台互动发展结果,是话题的传播价值切中实际引领的观点鲜明有效的结果,或许这就是当今互联网时代一条重要的传播规律。(本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电视节目“全媒体”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13C131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栏目责编:吉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vvL_gSCJdPysRF3gMJoxzvVc

btSot-caO4Y22EesJOv_ocAx6fxNiu-_PAfqUJAueA4p4F3YUgn_29pE

I7I_2014/03/12

②唐婷:《湖南日报》,2014/03/12 http://hn.rednet.cn/c/2014/03/12/3295345.ht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7d9596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