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0804邓浩仪(政治小论文)别留下一个疤

时间:2022-12-15 13:22: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别让花季留下一个疤



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初一8 邓浩仪



现在的我们正是在青春期,,正是所有美好人生的开始, 但有的人却在这美好的花季留下了个疤。

(一)花季变成“花祭”

案例一:216日上午1150分左右,广东东莞高级中学一名高一女生黄同学从教学6楼跳下,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东莞高级中学学生告诉记者,高一学生间传闻黄同学学习压力大,上高中后一直闷闷不乐。有学生称,黄同学曾透露自己几年前就萌生过自杀念头。

案例二:38日凌晨2点左右,江苏常州北郊中学高一学生刘小江在自己家里跳楼身亡。据知情人介绍,当晚刘小江父母没有和小江发生任何争吵和矛盾。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在班里刘小江人缘非常好,开朗活泼乐观,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很刻苦。当记者打开刘小江的QQ空间时,发现在他的空间日志内有死的念头。372259分所写的日志内,他这样写道:我想死是有一段历史的了,只不过之前受到诸多事的牵制一直未实……”而关于自己以后的理想,刘小江则这么写道:我的梦想吗,开个不为赚钱的咖啡店啥的/不出风头,生活俭朴/但是许多声音说:不!你要好好读书!读大学!硕士!博士!最后出国!……累了/我先走一步了/生命是我的/没有人能为我决定……”

中学生都因为压力大,走去了无法回头的路上,因此花季就成了花祭。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可以这样做,避免花祭的发生: 1. 学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挫折和困难。 2. 学校应该加强教育

3. 父母应该劳逸结合地对待,不然物极必反。 4. 对中学生嘉庆心理辅导。 5. 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6. 多开展课外活动,放松学生。

(二)暴力事件

大洋网广州日报消息,昨天,一段顺德一中学女生遭受一群同龄女子围攻的视频出现在顺德更大网站,在这段长达12分钟的视频中,一名身着中学校服的女孩一声不吭,承受着至少5名着便装和校服的女孩的殴打、辱骂、剪头发、当天淋水等极具污辱性的行为。发帖者声明这是顺德北滘碧江中学学生之间的纠纷,是事发后该校校长告诉记者,网上流行的这段女学生被打视频是真实的,学校已经与当事学生及其家长座谈,并向警方报案。

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中学生动不动就使用暴力呢?面对频发的中学生暴力事件,该给我们的学校和家长敲响警钟了,要知道中学生,他们还没进入社会,正常的情况是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学生和老师,这样的生活环境应该是纯净的。我想除了和学生自身不学好有关外,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对其行为也负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



中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



1、突然性和偶然性

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突然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大多数没有预谋,无法预警,往往是学生一时冲动,失去理智之下发生的。如某一天晚自习,一名姓麦的同学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小心弄湿了作业本,想吹干它,于是,对着作业本吹气,同桌感觉到气流吹到自己的脸上,一拳打到麦同学身上,麦也不甘示弱,顺手抄起身下的板凳砸向同桌。同桌顿时头破血流。

2、团伙性

发生在校园里的暴力事件也有团伙性的特点。据统计,三人以上的团伙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这也是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的。如果是单干,一般胆子不够,但是,一块儿干就形成群胆,分散了犯罪行为的责任,心理压力就会低一点。例如,高一李同学和施同学,因小摩擦引发口角,遂想打架,施不敢一个人找李,于是找来6个初中同学一起去。李看见人多,情急之下,拿起桌面的水果刀捅向施,捅穿肝脏。

3、青少年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生理日渐成熟,渴望交友、受尊重、独立;不愿意受约束,很容易对师长的管教产生抵触甚至逆反的情绪。加上文化素质不高,社会阅历缺乏,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人拉拢和陷害。还有的青少年更是情绪冲动,意气用事,做事不顾后果,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校园暴力的发生,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家庭教育失当

有一个调查,问及一些小学生如果遇到被同学打作何反应,45%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打他”因为从上幼儿园起,家长就向他们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另外,不良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造成孩子产生暴力倾向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形成唯我独尊,任性妄为的性格。有的家长本身的不良行为也潜移默化着孩子。所以在家庭暴力发生多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一个惯于弱肉强食、巧取豪夺的家长又如何能身体力行带出一个宅心仁厚、温良恭俭的孩子呢?

5、社会风气熏染

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成年人不可或缺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最大的卖点。在媒体中暴力文化随处可见中学生很容易从音像制品、小报小刊、互联网或者电子游戏中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过多的暴力场面令学生不仅意识不到什么是正义,反以为以暴制暴甚至用暴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途径。还有,不少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经常出现所谓大侠或英雄的形象,而不少孩子也以之为偶像,形成一种意识:一个人有了力量之后就可以得到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而且从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因此生活中有的学生喜欢逞强好胜、好勇斗狠、欺负弱小,周围的弱小学生为求保护自动以之为大哥,结成类是黑社会性质的团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5e483e5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