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英雄主义的恢弘诗史 作者:周强 来源:《现代艺术》2021年第11期 “夏方舟穿戴上防护装备,背对所有人逆光走向爆破现场,那一刻,我的心被他穿透了……”这是剧中人物秦小丹的台词,也是所有观剧人的心声。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个从不豪言壮语,甚至曾因不服从分配被季成钢讥讽为“大三线逃兵”的年轻技术员的形象,因舍我其谁的担当、豪迈,瞬间高大起来。 由此,也奠定了这部反映“三线建设”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英雄主义基调。 攀枝花被誉为英雄的城市,火红、热血、奋斗、青春、牺牲等元素自然是其基本的符號。剧中,不论是宝鼎煤矿的齐书记,还是青年医生李心梅,技术员陆汀兰、戚光复夫妇,甚至连军代表顾弘亮,在现实生活中几乎都有原型,这令在攀枝花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我倍感亲切、激动、自豪。那些在记忆深处沉睡的符号、意向、情感、人物被次第唤醒,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为保煤出铁而呕心沥血、死后至今仍埋在宝鼎山上注视着弄弄坪的矿务局党委书记亓伟;为确保出铁大会战而奋战在不同战线上的“六金花”“八闯将”;为建设成昆铁路而捐躯的上千名铁道兵;更有那无数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千千万万普通创业者和建设者,因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这16个字跻身英雄城市、英雄市民的行列……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许多到过攀枝花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这个城市很有特点,但细说却语焉不详。之所以如此,我以为,这是没有真正了解攀枝花以及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独特的精神气质的缘故。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归根结底要反映到人的精神层面上,首要的是“从哪里来”。《火红年代》就为人们了解和认识攀枝花人提供了很好的来时路径。所谓“烙印”,既是过往留下的,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传承、强化的自我认知,当这种认知强化到自觉、自信、自豪的精神文化高度的时候,一定会成为这个城市或者时代强大的文明标志。 攀枝花因钢铁而立市,有资源城市的禀赋和宿命。剧中,以冶建为代表的行业更是集中体现了资源城市的前途和未来:转战、转型、升级等等,这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意味着阵痛、涅般、新生……个人与城市和时代的命运是紧紧交织在一起的,如何走向未来,即是回答“到哪里去”之问,《火红年华》给出的答案是建设康养胜地,这也是攀枝花人立足现实提出的发展路径之一,“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既是对这座城市过往的总结、定位,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谋篇布局。同样是资源,钢铁、钒钛终有枯竭的时候,而阳光,在目前的认知前提下,是绿色和可持续的,围绕阳光而兴起的产业,似乎是长远的、可持续的。但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交通等基础设施就是目前摆在攀枝花人面前的难题,地处西南山区,偏僻的地理环境是“大三线”时期的优势,却是今天以及未来的短板,仅有阳光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我们正尝试着改变,不论是“两城建设”还是“圈层”布局,都是立足现实,在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而进行的前瞻性思考和布局,都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但阳光、英雄的攀枝花人从来没有在挑战面前犹豫过,退缩过,这也是其精神气质中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不论是“从哪里来”还是“到哪里去”,电视剧《火红年华》为世人认识攀枝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其贯通的英雄主义史诗性能量必将激励和鼓舞百万攀枝花儿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建成美丽和谐的现代化攀枝花而共同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1263ce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