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释: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怀嵩楼为“昔人”唐代名相李德裕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描绘了秋日怀嵩楼上所见云烟重叠缠绕城郭的景象,诗人触景生情,从而引发了追往怀人的感慨。 B.诗歌第二联写深秋时节,霜林木落,群山争出,野菊竞放;展示出群山、野菊不畏寒霜,富有生机的一面。 C.诗歌尾联紧承前三联实写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人情感,升华了诗歌的主旨。 D.这首诗写景自然流畅而又层次分明,摄景的角度不断变换,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描绘了开阔深远的画面。 16.“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句西风萧瑟,画角哀鸣,诗人却“解带”相迎,敞怀以对,表现出一种傲岸不可摧抑之气。下列诗句与之旨趣不同的一项是( )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画菊》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7.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的诗人形象。 15.C 16.C 17.诗歌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昂扬傲岸的诗人形象。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风骨。“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则透射出自诗人从容面对政治风雨的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气象恢宏,群山银妆素裹冰清玉洁之态,仍是以景物暗喻人品。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尾联紧承前三联实写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错误。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虚写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宁可枝头抱香死”强调傲岸不屈。 B.“千磨万击还坚劲”强调傲岸不屈。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C.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强调傲岸孤高。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强调傲岸不屈。 故选C。 五、情景默写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 (2)李密的《陈情表》写得极为感人:“臣无祖母,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借助“云”和“鸟”一语双关表达自己无心于官场,渴望回归田园的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揭示了学与思的关系。 18.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云无心以出岫 鸟倦飞而知还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霓”“瑟”“鸾”“岫”“须”“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3b163b42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