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描写西湖的诗句——《湖上晚归》 《湖上晚归》原文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 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 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 《湖上晚归》鉴赏 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 ,轻吟首句,一股深秋凉意便袭面而来。虽然句中无一字写秋, 写晚, 却紧紧把握住暮秋黄昏绵雨暂歇的特定景色。 湿云 ,既非雨中乌云,也非雨后淡云,而是仿佛被刚才的秋雨浸湿泡透,仍蓄积着浓厚雨意的阴云。归窠的群鸦则暗点诗题 晚归 。而一 重 字,不仅用通感手法将视觉传达为轻重觉,而且将前两景联接在一起,满天湿云好象堆压在群鸦背上,令人更感到雨意之沉浓。在这阴云鸦群组成的泼墨一般的背景上, 露出一角晴白。这一 出 字又颇妙, 似写原被雨帘遮住的野寺因乍晴而现 出 , 又似写这新晴是因为野寺显现才显 出 。晴以衬阴, 更渲染出湖岸周围阴沉、荒凉的氛围。 颔联写归途所见与所闻,又选择两个有特征的景物。诗人不写枯叶、落叶,而写 败叶 ,这是被秋雨秋风摧折的残枝败叶,所以更多地蓄存了秋的气息。 寒钟过雨声 一句尤见工力。这里又一次运用通感手1 法,将听觉(钟声)转化为肤觉 (寒),但妙在不是简单直接的使用,而是写远处野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仿佛经过秋雨的淋洗,也带上了阵阵寒意,与整个画面自然相贴。此联不只描摹了秋色与秋声, 而且传达出诗人所感受到的秋意。 接着通过地点、时间的转移写出了 归 字。将近归处,看得见屋檐了。但只是 半檐 ,另一半或许是被归飞的群鸟挡住了吧;更近归处,已可见树丛中那一星灯火,时间也更晚了。古人有所谓 移步换形 ,这里却以景的 换形 而暗写了人的 移步 。 尾句是归来后回望湖中,黄昏过去,夜幕降临,劲厉的西风中,一轮明月初升, 映在雨后湖心中。西风之 动 反衬出湖月之静。我们也仿佛看到诗人静静地佇立湖边, 凝望湖心秋月, 回味着归途秋景。 全诗无一字写人,却无一句不写出了 人 。因为作者没有简单地摹景,而是精心遣词造语, 写出他心灵所感受的 景 , 因而这景也就表达了 人 的感受、人的行动、人的心情, 所谓 景中有人 。这正是此诗佳处。 《湖上晚归》作者简介 蒋士铨(1725 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6d0cb48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