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泽迎:未婚而背着婴儿长征的兴国将军 作者:温均华 来源:《家庭文化》2016年第10期 江西兴国县是著名的烈士县、将军县。兴国出了54名开国将军,有上将陈奇涵、肖华2人,中将朱明、邱会作等5人,少将马泽迎等47人。每个将军都有许多传奇故事。其中开国少将马泽迎,时年23岁未婚的他,竟然背着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爬雪山、过草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那么,这位婴儿是谁的孩子?马泽迎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烈士托孤,未婚先父 1912年4月,马泽迎出生于兴国县永丰乡茶石村,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家里没有土地,父亲给地主家做长工,受尽压榨欺凌,母亲给财主家做仆人,做牛做马,艰苦的生活着。马泽迎从父母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苦命人的悲惨命运。他从小就受到父母同情穷人、怜悯贫苦人的教育和情感熏陶,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1929年冬,18岁的他参加了红军。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在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场中,他常常看到许多熟识的战友,能说会笑的一个大活人,顷刻间被敌人的枪弹击中,倒在青山绿水间,永远安息了。每次遇到这种不幸,他心里总是十分沉痛,久久难平复。他把对战友的深切怀念,化作杀敌的勇气而英勇奋战。 1934年10月,马泽迎是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第二师(师长陈光,政委刘亚楼)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团卫生队(连)的指导员,离开兴国高兴圩战场,在于都集结,跟着部队向西踏上了万里迢迢的长征路。 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中最激烈、最残酷的一仗。23岁的他冒着枪林弹雨,把满身是血的伤员背在身上,疾步如风,转移到安全地带交给医生后,转身又不顾性命地冲上战场,抢救伤员。这样来回奔跑,累得他气喘吁吁,满身是血。他以自己的辛苦,一天当中,勇敢地抢救了20多条生命,使20多名伤员脱离了危险。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他累得双手端不起饭碗。同志们夸他是火线救人英雄,他只是笑笑说:“这是我的应尽的义务,比起倒在前方的烈士,我还差得远呢。” 一天,部队遇到敌人的阻击。一位胸部中弹,血流不止的伤员被抬进卫生队。马泽迎正在包扎所里给伤员上药,担架队员焦急万分地说:“指导员,这位伤员负了重伤,流血过多,昏过去了!”又指着伤员怀里一个哇哇大哭的男婴不安地说:“这是他的儿子。” 马泽迎毫不迟疑,抱过婴儿,对医生说:“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抢救过来,他是孩子父亲,事关两条人命,不能大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孩子的哭声把伤员唤醒了,他翕动着嘴唇,发出微弱的声音:“同志,我不行了,别管我,把药留给其他同志吧。我只有一个请求,孩子命苦,他妈在突围时牺牲了。我就把他交给你……”马泽迎俯下身,急问:“同志哥,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父亲喉咙里“咕噜”一声就断了气,一双圆瞪着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直直地盯着马泽迎,满怀希望,久久不合。 马泽迎忍着内心的痛楚,泪水在眼眶内打转,他紧紧地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把无名烈士的眼睛合上,二话没说,把孩子背在身上,跋山涉水,艰难前行。他牢记这位战友的嘱托,发誓要把孩子哺育成人,一定要对得起牺牲了的烈士。 背着孩子,万里长征 马泽迎找来布条,把孩子背在背上继续长征。孩子只长了几粒乳牙,一路上吃喝拉撒睡全部由这位未婚爸爸来担当。那时,敌人围追堵截,天天都要行军打仗,马泽迎作为卫生队指导员,冒着敌人的炮火抢救受伤的战友是他应该履行的责任。既要抢救战友,又要保护和抚养婴儿,无疑增加了许多困难。 走广西,入云南。山越走越高,树越来越密。崎岖小道,夹杂着灌木林的掩盖,显得阴森恐怖。时值冬令时节,淫雨霏霏,冷气逼人。他怕孩子冻着,宁可自己受苦,脱下身上的外衣把孩子包裹严实。 行军时,他的背便成了孩子的摇篮。行军打仗、抢救伤员,他都背着孩子。孩子大小便都在他的背上,时间长了,孩子胯下湿疹非常严重,马泽迎背上也长出了巴掌大的脓疮。宿营时,他像母亲一样把孩子搂在怀里,痛爱有加,用宝贵的盐水给孩子擦洗湿疹。 最难以忍受的是孩子的食物,长征时,粮食本来稀缺,分到马泽迎手里的粮食少得可怜,他还要拿出一半来喂养孩子。孩子吃不下干粮,马泽迎只好一口口嚼烂,嘴对嘴地喂给孩子。孩子吃饱了,自己常饿得眼冒金星,步履踉跄,此情此景,看得战友们纷纷落泪,大家伸出温暖的手,拿出口中的红薯干、玉米粉给他,帮助马泽迎喂养孩子。战友们想给孩子起个名字,可因为不知道孩子父母姓名,也就把大家难住了,只好叫“这孩子”,于是,“这孩子”三个字便成了孩子的名字而被叫开了。孩子的口粮是解决了,但是,每当休息的时候,战友们倒地便睡,马泽迎却要放下背上的孩子,给他把屎把尿,擦洗身子,哄他睡觉,晾晒尿布。孩子小,不懂事,不听话,常常哭闹不休,这对一个尚未成婚的小伙子而言,真是件辛苦事,其中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过雪山时,马泽迎怕孩子冻坏,便拆开自己的棉袄掏出棉花,给孩子亲手缝制了一件棉衣。 带着孩子行军打仗非常困难,他身兼数职,既担任红四团卫生队指导员又是团总支书记,忙得不可开交。领导和战友善意地提醒他,在找到合适人家的时候,不妨把孩子寄送掉。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对得起那位无名烈士,对得起自己的承诺,再苦再累,也应当自己无条件地扛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着,他不忍心把孩子丢下不管,再加上当时大多数时间都是行进在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偶尔有一些人家,也是些言语不通的少数民族,他找不到值得依赖的人家寄送,只好一直背到陕北。 由于他的精心照料和抚养,孩子虽然瘦成一把骨头,但终于“福大命大”地活过来了,成为最年轻的“长征人”,一岁多,开始蹒跚学步的他知道叫“爸爸”了。这真是一个人间奇迹,或许也是他们父子间的缘分。 马泽迎收养无名烈士的遗孤,在部队、在陕北一时间传为佳话。马泽迎把孩子取名为“勇毅”,希望他做个“勇敢坚毅”的烈士后代。 每当有人称赞他时,他总是说:“无数革命者牺牲在战场上、征途中、刑场上、监狱里,作为他们的后代,从小失去了亲人的爱抚。我作为幸存者,是幸运的,帮助烈士抚养遗孤是应该的,不值得人们的称赞。我只要尽心尽责地把孩子抚养成人,才能对得起牺牲的先烈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65acc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