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诗歌创作风格 导语:张若虚,初唐诗人,流传于后世的诗仅有两首,擅写闺怨。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了解一下张若虚的诗歌创作风格吧!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然而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我接触张若虚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的我特痴迷古典诗词,每每遇到关于诗词曲赋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读完这首诗,我便对那种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感喟至深。春、江、花、月、夜,每一种景物都可作出成千上万首诗。然而张若虚却蘸墨挥笔,将所有的景色都囊括在一首诗中,且写得这么的深邃与美丽,让人不得不惊服于他的才气! 后来,我便开始对张若虚产生了痴迷。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才能编织出如此动人心魄的诗篇? 于是,我开始收集他的诗词、查阅他的生平。然而历史对于他的记载实在是太少太少,没有他的情感经历,也没有他的诗集传世,而关于他生平的描述也只有寥寥数语。 惟一让人能够窥见他一二的,只有那仅存的两首诗。一首是《代答闺梦还》,一首便是《春江花月夜》。 看来要走近他,就必须走近这两首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真可谓是一个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将春江月夜中的美丽景色点染得无比的奇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折折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无疑,张若虚对月光的观察是极其细致与精微的,否则不会得此神笔。由此观之,张若虚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严谨而审慎的,一个能够发现细微事物的美丽的人也应当是一个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任的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有人说,这几句是张若虚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我不全这样认为,诗人固然是遐思冥想、神思飞跃、天马行空,但诗人仍紧紧联系着人生,追求与探索着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和哲理。 我忽然想起了曹植的那句“天地终无极,人命若朝霜”和阮籍的那句“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他们感慨的多半是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但是张若虚却不同,他跳出了前人的窠臼,别开生面,只一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便显出了一种超然的洒脱与达观。这当是初唐的那种蓬勃的生命交响的回音吧!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离愁别绪仿佛是人世间永远也说不厌的话题,张若虚笔锋突转,思妇和游子的两地相思之情便跃然纸上,潺潺流动。这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千百年后的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闻一多说:“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了。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扫清了盛唐的路。”如此的赞誉,恐怕也只有张若虚配享! 然而,据文史学家考证,张若虚的诗作长期湮没无闻,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花月夜》诗几乎无人所重。直至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才收录了他的这首诗。 可以想象,在初唐的诗径上,张若虚走得是多么的孤独与艰辛。或许彼时的他本就是一首诗,一首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长诗。由于看不懂的人多了,这首诗便被耽搁下来。幸运的是,在经过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之后,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终究是保留了下来,还得到了“以孤篇压倒全唐”的美誉。 徜徉在《全唐诗》的书页间,凝视着张若虚这个孤独得令人心碎的名字,思绪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时而柔情婉约、时而凄迷悱恻的文字里,不能自已。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境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魄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代答闺梦还》欲出宫体之篱,似启温李之风。 诗人首句点题,先写思妇送走自己戍边的丈夫,依依惜别的场面凄清动人,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再写离别之后,女主人公陷入漫长的苦思,但仍然强打起精神梳妆打扮,并通过用燕子、罗幕、蜜蜂、画衣、桃李、管弦等一系列意象来点缀和渲染,将思妇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最后作者写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进入梦乡的思妇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于孤独中醒来后又只能在重重的叹息声中无奈的再次掩上窗扉。 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谓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这是张若虚的.一首拟闺怨诗,单从诗人的用心良苦(别具一格的人物心理描写、看似直接实则含蓄的心境描绘以及借景抒情的侧面烘托手法)上就可看出其是发自心底的真情流露。 张若虚出生在扬州,那是一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历朝历代都是文人墨客们的驻足之地。作为“吴中四士”之一的张若虚自然也在其列,想必他的这首《代答闺梦还》就是写于此。如此思之,张若虚应该算是一个痴情的文人吧。他的红粉知己也应当是像秦淮八艳那样有着让人惊艳的容貌、有着令人欣羡的文才和有着柔情似水的性格的女人吧。但是这些都已经无从考证,他的过往、他的传奇就像花瓣凋零融于泥土一样,散佚在了时光里、散佚在了漫长的历史中,让人寻不到踪迹。 作为一个士大夫,张若虚没能像宋之问、阎朝隐那样成为一代宫廷幸臣,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兖州兵曹;作为一个诗人,他也没能像李白、杜甫一样佳作等身,还得到“诗仙”“诗圣”的美誉。但是他有他的美丽,他有他的洒脱。 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下开盛唐,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与初唐四杰一起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后人评价张若虚说,“在他的面前,李贺、李商隐挹其鲜润;在他的诗面前,宋词、元曲尽其支流”。伟哉张若虚!他像一只孤独的雄鹰,在初唐的天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他像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寥落的夜空中闪着永志不灭的光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7f7926f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