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选择题考点猜想12级中南民族大学

时间:2022-04-27 12:2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教材内容

1、环境问题的分类: ①按问题的性质一是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生物污染)二是二次污染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三是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四是资源衰竭问题(煤炭、石油等)

②按介质:大气、水体、土壤。

③按产生原因:农业、工业、生活环境。 ④按地理空间:局地、区域、全球。

2、人类文明发展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3、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美国多诺拉、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伦敦烟雾、四日市哮喘、日本米糠油、日本水俣病、骨痛病。

4、环境科学的分类体系:环境自然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学、环境工程科学

5、环境观念包括:发展观、伦理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 6、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公众行为。

7、政府作为环境管理主体,具体工作主要包括:①制定环境发展战略。②设置专门环境保护机构。③制定法律法规和标准。④制定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⑤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⑥开展环境教育。⑦参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管理。

8、环境管理的发展阶段:①技术问题,治理污染。②经济问题,经济刺激。③社会发展问题,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④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

9、环境管理的4个领域:区域、废弃物、企业、自然资源。 10、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管理学、行为科学

11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环境社会系统健康发展原理、环境承载力原理、三生共赢原理、界面控制原理。

12、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则: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1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14、可持续发展的流派: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系统学、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 1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16、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17、人的五种环境需求:适应生存、环境安全、环境健康、环境舒适、环境欣赏。 18、三生共赢:三生(生活、生产、生态),共赢(规则、技术、资金)

19、环境管理的政策方法按照强制性程度可以分为:①命令型和控制型。②经济型和激励型。③鼓励型和自愿型。

20、中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①宪法。②环境保护基本法。③环境保护单行法。④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⑤环境标准。⑥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21、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

22、行政手段的主要内容:环境标准、行政审批或许可证、环境监测、处罚、环境影响评价、其他手段(损害赔偿责任、保障赔偿、执行保证金)

23、主要的经济手段:明确产权、建立市场、税收手段、收费手段、财政手段、责任制度、押金制度、发行债券。

24、中国现行的经济手段包括:排污收费制度、减免税制度、补贴政策、贷款优惠政策。

25、中国环保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②特别注意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③注重环保NGO的参与。④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26鼓励型和自愿型的政策一般包括:环境信息公开、ISO14000标准认证、环境标志、环境会计、环境审计、环境绩效管理、NGO活动。

27、环境审计的类型分为:司法审计、技术审计、组织审计。

28、环境管理技术支持方法:环境监测、环境标准、环境统计、环境信息。 29、环境管理实施方法:实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无干扰研究、案例研究。 30、环境管理的模型方法:模拟、预测、评价、规划。

31、环境监测分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对环境质量(包括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 32、环境监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 33、常规监测:环境要素监测、污染源监测。

34、特殊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

35、环境监测的程序: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监测项目、数据处理和分析。 36、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内容:采样、样品运送和贮存、数据处理。

37、环境监测数据五要求:准确性、精确性、完整性、可比性、代表性。 38中国环境标准三大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和方法标准。 39、中国环境标准六小类: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

40、环境统计的内容:①土地。②自然资源。③能源。④人类居住区。⑤环境污染。⑥环境保护机构自身建设。

41、无干扰研究方法可分为:①文本分析方法。②现有统计数据分析方法。③历史比较分析方法。

42、环境预测方法五大类:①统计分析。②因果分析。③类比分析。④专家系统。⑤物理模拟预测。

43、环境预测模型:①趋势外推预测模型。②因果关系预测模型。③灰色预测模型。④专家系统预测模型。⑤其他(人工神经网络、马尔可夫链、突变、遗传算法)

44、环境评价的分类:

①按时间:环境回顾评价、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②按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噪声。

③按评价层次:项目环境评价、规划环境评价、战略环境评价。

④按评价内容:经济影响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区域环境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产品环境评价。

45、环境规划的分类:

①按时间:长期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②按内容: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环境、生态环境。

③按规划性质:生态建设、污染综合防治、自然保护、环境科学技术、产业发展。 ④按管理级别:国家、省市、县区、开发区、小城镇、农村。 46、发现问题的方法:5W1H分析法、帕累托图方法、核查表法。 47、分析问题的方法:SWOT分析法、德尔菲法、情景规划。

48、区域开发行为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的特征:①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大、强度大。②长时间性。③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性。④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49、中国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

50、流域管理应遵循:开发者保护,损害者负担,享用者付费,整治者得利。

51、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方法:①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的科学决策。②开展战略环境评价。③制定环境规划。④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监察和审计工作。

52ISO14000的基本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


命周期评估、术语和定义、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备用。

53ISO14000的特点:①以消费者行为为根本动力。②自愿性的标准,不带任何强制性。③没有绝对量的设置,以各国的法律、法规要求为基准。④强调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⑤强调管理体系,特别注重体系的完整性。⑥强调生命周期思想的应用。

54ISO14000的五大要素:①环境方针。②环境规划。③实施与运行。④检查与纠正措施。⑤管理评审。

55水资源的特点:①循环再生性与总量有限性。②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③功能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56、海洋资源的特点:①种类多,储量大。②开采技术难度高。③地域差异性。

57、森林资源的特点:①空间分布广,生物生产力高。②结构复杂,多样性高。③再生能力强。

58、草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原则:①立足于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统一原则。②协调发展原则。③坚持养、用、管、建结合原则。

59、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作用:①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②各种生态系统以及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③理想的科研基地、教学场所和生态旅游地。

60、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水、海洋、森林、草原、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

61、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政治化。 62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63、一些重要的国际环境保护条约: 臭氧层保护:《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916日签订,198911日生效。 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64日通过,1994321日生效;《京都议定书》199712月通过,2005216日生效。2002年中国签署。签署但又退出的国家:美国、加拿大。

有害废物的转移:《巴塞尔公约》19893月起草,1990322日通过;《伦敦准则》1989525日通过。

保护生物多样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6月签署。 第二部分:扩展

12014424,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保法修订案》,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于201511施行。

2《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2013910日发布,①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④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⑤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⑦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⑧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⑨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⑩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

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201542日发布,①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②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③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④强化科技支撑。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⑥严格环境执法监管。⑦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⑧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⑨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⑩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87918af0722192e4536f6f2.html